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曲艺竞技 > 正文

“如果男旦艺术传承不好,我对不起我爸爸”(3)

2016-04-27 09:48:55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在梅葆玖病倒之后,医院反复抢救但情况依旧不乐观,最后家人亲友尝试用中医治疗,而后,梅葆玖出现血压不稳和肺部感染症状,终告不治。

致力于接续“梅派”传统

梅葆玖在家中排行第九,是形神相貌最似梅兰芳的。他从七八岁开始学戏,13岁就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18岁开始和父亲同台演出。除了父亲的悉心指点,梅葆玖的老师个个都是有很高造诣的名家。启蒙教师是王瑶卿之侄王幼卿,武功教师是陶玉芝,昆曲教师是朱传茗,后又师从朱琴心学习花旦。

作为名家之后,梅葆玖的艺术造诣虽然没有达到父亲那样的高度,但也早已是公认的世界级艺术大师。1989年荣获美国纽约林肯美华艺术中心授予的亚洲杰出艺人奖。2009年被世界艺术家协会授予“艺术大师奖”和“终身成就奖”。

对于梅葆玖个人的京剧艺术,早年曾有一些争议,有专家认为梅葆玖的唱腔已经和梅兰芳“形神毕肖”,但他的表演却有所不及。但也有很多看过梅葆玖现场演出的观众认为,梅葆玖身上有着梅派艺术真正的雍容大气、平和中正。从多年前的新编剧《大唐贵妃》,到后来的《贵妃醉酒》,他的表演虽然和梅兰芳时代已有所不同,却在精神、气质上真正读懂并传承了京剧和“梅派”艺术之美,延续了梅兰芳“移步不换形”的艺术观。

2012年,梅葆玖和上海戏剧学院合作,成立了梅兰芳戏剧研究室,从演出、教学、理论研究三方面进行传承和发展。此外,梅葆玖在北京和沈阳也有研究室。在上海研究室成立的时候,他对记者表示,他始终在思考如何通过项目的方式,甚至考虑用高科技和多媒体的方式,与梅派艺术结合起来,让梅派艺术和京剧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当然,前提是我们要保证梅派艺术绝对原汁原味。”

成立工作室后,他不仅经常来上海为学生指点,还会为自己学生的演出助阵站台,去年,还以艺术指导身份带领上海青年京昆剧团的演员赴港演出,登台提携晚辈。对于收徒这件事,梅葆玖说,现在如果有年轻演员真心想向他学戏,他都会倾囊相授,即使没有拜师,也都会悉心指点,“关键是年轻人是真的认真对待艺术,而不是只是想着来我这里挂个名字。”这也是受到了父亲梅兰芳的影响。“我父亲当年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只要你愿意学,我父亲就会认真地教。他不会因为你条件不好,或者只是个二路演员,就敷衍你。”

2014年,正逢梅兰芳诞辰120周年,身为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带领梅派弟子,沿着大师当年的足迹,在全球范围启动了轰轰烈烈的“重走梅兰芳巡演之路”。当年也恰逢梅兰芳在沪首演100周年, 梅葆玖在上海演出前的采访中谈起父亲和梅派艺术时说:“我父亲做人和他的艺术一样,就是四个字,中正平和。父亲一直致力于‘移步不换形’地接续传统、创新求变,梅兰芳世界性、永久性的艺术声誉正在于此,京剧梅派艺术的最高魅力也正源于此。”

亲友学生忆梅葆玖

魏海敏

(台湾第一梅派青衣、梅葆玖大弟子)

1988年,我在香港见到了梅葆玖老师。初见面,梅老师惊奇地问我:“台湾也说普通话?台湾也有京剧吗?”我唱了几段给他听,鼓足勇气提出了拜师的愿望。没想到,老师竟然答应了!没有任何特别的仪式,我给老师鞠了一个躬,敬上一份小小的拜师礼,从此有了“梅派弟子”的身份。

我的老师是位淡定儒雅的君子。他的教学方法是指出要改进的地方,演一遍给我看。他也有独门方法,就是把我的演出录下来。每次演出结束,老师都会送我一份录像,师徒一起看带子再逐一讲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