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收藏 > 正文

精妙绝伦的中国佛教石刻造像艺术(8/32)

保存图片 2016-04-20 09:20:0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精妙绝伦的中国佛教石刻造像艺术
上一张下一张
大同云冈石窟景区内的一座石窟,因造像太大,游客只能站在洞窟外面,透过明窗才得以看到佛像容貌(2015年8月30日摄)。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现存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是公元5世纪至6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图集详情:

佛教石刻造像,是一种以佛教文化为特色、以巨型石窟为载体的石刻艺术景观。

中国的佛教石刻造像,是佛教在我国广泛传播后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深刻着时代社会的烙印。其辉煌的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

在中国,佛教石刻造像的历史可上溯到东汉年代。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地区开始出现了一种依山岩凿成的佛教建筑形式——石窟。魏晋时期,随着佛教的发展至兴盛,国内各地陆续修建开凿了大大小小不同的石窟。这些石窟中的石刻造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极其惊人。

北魏时期的石窟造像,受到“秀骨清像”风格的影响,融合南北,出现了以大同云冈石窟为代表的面容清瘦、风神飘逸的佛教造像,成为中国石刻造像艺术的典范。

隋、唐时期是中国石刻造像艺术最灿烂辉煌的时代。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代表,此时的石刻造像,布局严谨,刀法纯熟,佛像面容贴切近人,身体圆润丰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与完美。

中国现存的佛教石刻造像,多为魏晋、隋唐时期作品,内容均取材于佛教人物或故事。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和重庆大足石窟。这些石刻造像南北差异较大。北方地区的石刻造像受印度造像风格的影响,表现手法凝重、古穆、简洁;南方石窟的石刻造像除反映佛教精神的慈悲、祥和、庄严之外,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增加了不少民俗的成分。

作为一种宗教文化,佛教石刻造像反映了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新华社记者王颂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