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陈寅恪:身处困境 当可镇定从容(3)

2016-11-17 15:12: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金女大学生曾星华曾在一篇文章中针对那些对母校的种种责难,为之辩驳:

饱受战争创伤,历尽生活磨难的中国人,懂得国难期间必须万事从简。然而,从简不等于办学可以马虎草率。金陵女大哪怕失去了战前办学的优越条件,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办学传统……

每年五月,全校照例要举行一次“五月竿会”(MayPoleDance),草地中央竖起一根彩带飘舞的杆子,选举“五月皇后”,高年级学生还会带头绕杆跳起宫廷华尔兹舞。这种“场面”,出现在山河半壁,生灵涂炭,敌机肆虐轰炸的后方高校中,也许会使许多人疑惑不解。但其道理正如今天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在九十年代国家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下,还向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一样。远见卓识的教育家认为,四周越是惊涛骇浪,越要坚定乐观;国家越是歌舞升平,越应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外语系教授朱光潜之静

启发了学生齐邦媛对济慈的新感悟

战时在四川乐山就读武汉大学外文系的齐邦媛,晚年在自传体小说《巨流河》中即写过类似经历:

1944年初,日寇窜犯贵州独山,威逼重庆,震动朝野。一天,迁到乐山的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急召全校师生在文庙前开会,宣布:日军可能来犯,教育部下令各校在紧急时撤退。指定武大由嘉定师管区司令部保护,在必要时撤入大凉山区的“雷马屏峨”。次日上课,全校只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齐邦媛回忆外语系教授朱光潜,对眼前处境恍若无知,只字不提。一打开书本即进入英国诗人济慈的诗歌讲授。他说,读过雪莱的《云雀之歌》再读《夜莺颂》,可以看到浪漫时期的两种面貌。诗人坐在花果树丛,“在黯黑的浓郁芳香中倾听,在夜莺倾泻心灵欢欣的歌声中,迎向富足的死亡,化为草泥。”环顾战争中的混乱和死亡,诗人以铿锵有致的声音召唤人们维持生命的秩序和尊严。齐邦媛对济慈的诗产生了心灵应和,她坚信:“没有内在的平静,就没有外在的宁谧。”

学者作家杨绛先生说:“到最后发现,人生最妙曼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曾国藩家书有句,“予定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法。”据说,哲学家冯友兰送过友人一副对联,联文却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刚日读史柔日读经”。反弹琵琶也就是道家所讲,“反者道之动”,既包括相辅相成,也包括相反相成,善驭者还得观风察势。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陈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