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马河之战,彭德怀初显“蘑菇”战术威力。这一仗从战机上说,并不理想。这一仗的关键是迟滞南敌8个旅的北进速度。阻击所以成功,除了阻击部队顽强抗击外,经过两次“推磨”式的“武装大游行”,敌战斗力大受挫折也是重要原因。
毛泽东向各战略区通报了羊马河战斗的经验,称羊马河之战“奠定了彻底粉碎胡军的基础”,进而完整表述了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概括出了“蘑菇战术”的形象称谓。毛泽东在4月15日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是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我军主力不急于北上打榆林,也不急于南下打敌后路。应向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说明,我军此种办法是最后战胜敌人必经之路。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解读这一段文字,可以发现,这与彭德怀4月初以来采取的办法是一致的,所谓“继续过去办法”,即是指此而言。这无疑反映了上下之间在作战思想上的统一,也表明毛泽东对彭德怀创造的对胡军作战指导思想和实践的积极肯定。
“蘑菇”战术是适合陕北地形特点和群众条件,对付胡宗南的集团滚进战术的有效战法,其基本特点是:凭借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和与共产党同心同德的群众条件,针对敌军专走高原小道,集团前进的特点,牵大吃小,以小部队与敌主力保持不即不离,引诱、牵制、缠住敌大部队,将敌拖瘦拖垮;以主力隐蔽休整,寻机歼灭敌小部队和孤立之敌。
4月下旬,国民党军空中侦察发现绥德、米脂以东黄河各渡口集中了一批船只,又发现解放军多路小部队向绥德方向前进。敌统帅部据此判断,共军主力正向绥德附近集中,有东渡黄河模样,遂命令胡宗南部迅速沿咸榆公路北进,寻机决战。26日,胡宗南部9个旅分别从蟠龙、永坪向北进犯,开始第三次“武装大游行”。彭德怀迅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起蟠龙战斗。当天,他命令部队加强侦察,准备围攻蟠龙之敌。为造成敌更大错觉,彭德怀“投敌所好”,他以三五九旅一部,并从其他旅中各抽出一个排,配合绥德分区部队,伪装主力向北撤退,节节抗击,且战且走,并沿途丢弃物资,制造假象,诱敌加快北上。当胡宗南主力摆成纵横几十里的方阵向北疾进时,彭德怀也做好了攻击蟠龙的准备。5月2日,胡宗南部进占绥德,同一天,西北野战军对蟠龙发起猛攻。当胡宗南连呼“上当”,急令绥德部队南返时,西北野战军已大获全胜,鸣金收兵。在撤离延安一个半月内,西北野战兵团在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取得三战三捷,稳定了陕北战局。作为西北野战兵团的主要领导人,彭德怀善于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打破胡宗南集团进攻的“蘑菇”战术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肯定和总结出了“蘑菇”战术。将帅协谋,运筹帷幄,赢得了陕北战场初战三捷,为扭转陕北战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