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另一幕的斧声烛影:道教神传是一个凹凸镜(2)

2016-12-26 10:45:12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在神传的道教意义世界里,小太监的呼啸模仿秀亵渎了上圣,是导致太祖失去天神庇佑的直接原因。关键不在于小黄门或者小儿,而是“啸”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神恩的赤裸裸“鄙视”。关于此事,南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七全文引用了《翊圣保德真君传》,文字略有出入,云“安得使小儿呼啸,以鄙吾言”。

长声而啸,本为鬼魅之专长。鲍照《芜城赋》云:“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李白《过四皓墓》也有“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以其鬼之道,还治其鬼之身,道士在驱邪魅、役鬼神的时候,常常采用长啸的法术。干宝《搜神记》、葛洪《神仙传》、范晔《后汉书·方术列传》都有记载东汉时期的道士刘根,当地的太守史祈威胁刘根,“有道能召鬼使我见乎?若不见,即当戮”。刘根当即借笔砚写下符文,“因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一会儿,几十个红衣鬼兵拖着囚车过来,车上站着双手被反绑的老夫妻,原来是太守早已去世的父母。亡灵父母大骂太守:“汝为子孙,不能有益先人,而反累辱亡灵!”过了一个多月,太守与妻儿并卒。

刘根以长啸命鬼,这个故事在古代很有名。啸可召鬼,亦可命神,《汉武帝内传》记曰:“王母言语既毕,啸命灵官,使驾龙严车欲去。” 此外《神仙传》记载栾巴在追讨一个老鬼时,“符成长啸,空中忽有人将符去,亦不见人形”,这是啸呼空中的神将前来受命。唐代的孙广写过一篇系统记载啸法的《啸旨》,文中评论啸的神通说:“啸之清可以感鬼神,致不死。出其言善,千里应之;出其啸清,万灵授职,故古之学道者重矣。”

东晋之后,啸法渐渐普及和壮大,乃至有《啸旨》的啸法十五种。一般人所熟悉的啸法,莫过于诗词里的啸,这是因为《三国志》《世说新语》等书所记名士阮籍到苏门山访隐士“苏门生”,阮籍说了许多话,对方一无所动,“籍乃对之长啸,清韵响亮,苏门生逌尔而笑”。从此长啸又别具隐士归逸山林的情趣。

《真君传》里强调宋太祖令“小儿呼啸”的不敬,这几声呼啸,如果历史上真的发生过,那就是改变中国历史的长啸了。这几声长啸,要不是模仿山林魑魅的鬼声,就是啸叱神将的令声,无论如何,它是中古道教居高临下的道法的象征。正是在宗教信仰叙事里,《翊圣保德真君传》描述了另一幕的“斧声烛影”——那位用啸鬼的方式冒犯了道教神明的兄长君主,第三天遭遇了“神谴”,而他那位精诚事神的仁心弟弟,最终继承了江山。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道教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