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射:君子必学的武艺
     六艺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同时,它们也是串起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条线索。

     古代君子,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文弱书生。为了应付治理国家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文武双全是对他们最起码的要求。六艺中的射箭,便是古代君子重要的“敲门砖”之一。擅长射箭的人,不仅可以在职业生涯中更加顺利,而且有可能成为冷兵器时代的大英雄。
 
 
 

古代君子的武艺

《左传》中有一句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才是国家的大事,祭祀为文事,礼乐之节,仪式制度,尽在于此。战争为武事,保家卫国,捍疆拓土,都离不开武力。因此,西周在教育上非常重视这一点。这便体现在“六艺”的“射”和“御”上。那个时候还有个习俗,就是生男孩儿便要在门口左边挂一张弓

弓与弩

射箭本是源于原始的狩猎活动的,一开始它就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射的技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便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杀伤武器。弓箭是当时射程最远的兵器,能够在较为安全的地方施展攻击。这里当然也包括弩,据考古研究弩开始似乎要比弓弱,直到它的发射机关改为金属制作之后,射程才有较大的提高,并超过弓。

不同等级的射礼

西周时期,“射”在国学和乡学中都有专门的训练场所。太学也叫“辟雍”,文献记载辟雍也是贵族子弟习射之所。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射箭比赛。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比较经常的射礼。按照等级,射礼可以分为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四种。大射的时候,周王亲自参加,在举行之前一般都有重大的祭祀。。

脱胎于射礼的游戏

奴隶社会是非常重视射箭的。奴隶主生了个男孩子,要在门上挂一张弓,并用六支箭向天地四方各射一支,表示这个男孩子长大了,要使用弓箭去征服四方。在各种大的宴会上都要进行射礼。自天子、诸侯及至大夫、士,各有不同的射礼仪式。不能参加的人必须“辞以疾”,到了春秋末年,奴隶主阶级已经腐化堕落,许多人拉不开弓

古代射箭的训练课程

教射有五种方式,与之相应,有五项标准:一为白矢:穿透箭靶,露出箭头。重在训练开弓的臂力。二为参连:第一箭射出之后,后三箭连发两中。重在训练射箭的速度。三为剡注:箭矢射入箭靶,箭羽高,箭头低。重在训练杀伤力猛锐,能够贯穿箭靶。四为襄尺:襄是谦让的意思。君臣同射,臣不得与君并立,须后退一尺,重在讲究尊卑之礼节。

神射手的故事

《列子》也记载了一则关于学射的故事,却带有更多的戏剧色彩和深刻的哲理蕴涵,即“纪昌学射”的故事。故事中不仅有学习高超射艺的方式,还具有浓烈的武侠气息和曲折的情节。这里不妨一述,以飨读者。故事是说古代一个非常高明的射手叫飞卫,他收了一个弟子叫做纪昌。飞卫开始让纪昌训练不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