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御:驾长车弛骋天下
     六艺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同时,它们也是串起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条线索。

     先秦时代也是一个离不开车的时代,驾车的技巧因此成了君子们的必修课。六艺中的御,便教授给君子们从日常行驶到特技表演等诸多驾驶技巧。那时候,一个驾车经验老到的驭手可以在很多场合派上大用场,小到上司的日常出行,大到国家的外交与战争。
 
 
 

古代的车

西周标准的战车是四匹马拉的,如今我们还经常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驷马”就是从这里来的。一般情况下这四匹马并不是站在一条线上,外边的两匹要稍后一些,所以称为“雁行”,即像天上的大雁的“人”字队形那样。而且这四匹马的分工是不一样的,因为分工不一样所以名字也不一样,车辕套在中间的两匹马上

五御 古代的驾驶课程

古代的战车都是单辕驾车,变换方向有一定的难度,四匹挽马全靠御手立姿以缰绳控制,没有专门的训练,难以适应作战的要求。对此他们专门开设的“五御”来熟练驾驭技术。所谓的“五御”就是:(一)鸣和鸾:和在车轼上,鸾在衡上。“和”、“鸾”都是车上装饰的铃铛,车行时,它们所发出的节奏要统一合适,这是为了调试驾车的节奏。

揭秘古代的车战

在早期历史中,战车的形制是统一的,后来根据功能的不同,才将战车分为轻车和革车,前者灵活性较好,用于战场冲杀,后者则用来运输辎重,并带有防御的功能,必要时能够连接构成车阵阻断敌人。后世轻车的地位慢慢衰落,并逐渐在战场消失,而用来运输辎重的革车却长存未绝。

古代车站中的礼仪

在战斗的过程中,也有些军礼需要遵守,比如我方大将遇到对方的国君,不仅不能积极追赶,还要像对待自己的国军一样执臣礼。其中有一次战斗中,晋国将领韩厥追赶郑国国君所乘的战车,可能是战马受惊了,郑国国君的战车突然转向,向韩厥这个方向跑过来,韩厥慌忙下车,脱下头盔,站在一边,毕恭毕敬地让郑国国君的战车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