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2016年终盘点特刊·步履铿锵的文化走出去(3)

2016-12-30 09:32:23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考古从考古“大国”向“强国”迈进

2006年,一支中国考古队出现在越南的遗址上,落下了中国考古学界“走出国门第一铲”。自那以后,中国考古学界注重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沟通,关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学术研究动态,跨越国界来思考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十年后的2016年,中国考古学界有约70个国际合作项目,包括调查、研究、合作发掘等各种形式,走出国门的境外考古已不再罕见。

2016年5月,在郑州召开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吸引了十余个国家的几十位学者参与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考古大国”。对其他古代文明的考古探索,是检验现代中国考古理念和技术的试金石,是展示中国考古实力的大舞台。如今,从非洲肯尼亚海滨,到蒙古高原的草原;从古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古城,到中美洲丛林中失落的玛雅文明古城;还有印度、孟加拉、柬埔寨等国的宗教寺庙和遗址,都留下了中国考古人坚实的足迹和勤奋的汗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通过开展境外考古项目,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学术科研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京剧《杨门女将》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京剧《杨门女将》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权威观察】

文化在自信与开放中走向国际

作者:张梓轩(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这是因为文化带来的认同感,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提升,应该和中国经济的崛起同步。因为,若文化传播能力不能跟进,那么,世界对崛起中的中国便很难实现了解和信任。所以,为了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出声音,无数文化工作者、对外传播工作者夜以继日、殚精竭虑。

2016年,当华美的中国文化画卷在其他国家的银幕、荧屏上绽放异彩,当各种国际影视节展的大银幕上投影映出具有质感的中国自然与社会风貌,当来自不同国家的粉丝用各种语言在中国古装剧、都市剧的视频下留言点赞……我们知道,这一年,文化工作者在开放的国际交流合作环境之中,又走出了坚定的一步,让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观众见识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光华。

浪漫中国的情感与道义

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一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具有较大对外传播优势的种类。远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在东亚、东南亚国家中引起的观看热潮经久不衰,近有《步步惊心》《花千骨》《甄嬛传》等古装剧的各种细分类型走出国门,在海外掀起一股追剧热潮,从中法文化年、中欧文化对话年、中俄国家年等国际交流活动中各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演出令人印象深刻,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环节中以四大发明为重要表现内容赢得世人的掌声,各种文化作品中的传统元素如星河般灿烂,向世界传递着忠义、友善、和谐等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