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方维保在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上的演讲:作为民族文学经典的张恨水小说

2017-08-21 11:58:07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条

8月17日,“黎明山川·梦忆心远”张恨水(黎川)国际文学周活动在江西省黎川县开幕。文学周期间,为了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声音”的倡议,特意举办了“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活动。以“张恨水文学影响和影视创作”为核心主题,邀请张恨水研究会学者、汉学家、文学编辑、作家、评论家等探讨张恨水文学的历史地位,确立黎川县与张恨水文学的渊源和价值,以及张恨水作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

在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的“张恨水与时代”论坛上,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方维保将张恨水放在中国文学的历史、文化的历史传统里,重新审视他的历史地位和文学地位。

在方维保看来,张恨水的小说继承了汉民族文学的三大传统:诗词歌赋、史传与戏曲小说。他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将中国传统的文学精神和文化精神带入了现代的唯一的一座桥梁。“他的作品可能不是新文学的经典,但绝对是中国民族文学的经典,更确切地说是汉民族文学的经典。”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方维保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方维保

以下为方维保先生演讲实录整理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张恨水,有人可能说是“章回小说大家”、亦或是“鸳鸯蝴蝶派小说大家”,或是“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仅仅是章回体小说大家、仅仅是鸳鸯蝴蝶派的大家吗?其实这些是,也都不是。

要确定一个作家的历史地位,就要将其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考量。我们需要把张恨水放在中国文学的历史、文化的历史传统里去看他的历史地位、文学地位到底如何。

中国的文学主体是汉民族文学。汉民族文学有三大传统,一个是诗词歌赋,二是史传,三是戏曲小说。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但很显然这三个是中国文学作为汉民族文学最重要的传统。这三大传统在进入现代的时候,从新文化运动肇始尤其到五四时期,有一些比较极端的、抽刀断水式的告别传统的行为,它们要创造一个全新的文化和文学。所以我们看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讲的都是新文学史,而这个新文学史是怎么造就成的?这个新文学史基本的模子在哪里?不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不是中国的文学传统,而是西方的文学传统和文化传统。中国民族的文化和文学传统出现了断裂。在这个断层断裂的时候,谁把中国的文学传统和文化传统带入了现代?是张恨水。即使是鲁迅也没有把中国的传统、民族的文化传统带入现代。只有张恨水,把中国的文化传统带入了现代。

中国民族文学的三大传统在张恨水的小说里面都能体现出来,先说诗词歌赋的传统。张恨水章回小说的篇目就是诗词歌赋,张恨水作品里还有大量传统的诗词,还有很多传统诗词意境的化用。这些都延续了诗词歌赋的传统。

第二是对中国的史传文学的继承。这种对历史的关怀、对天道人心的关怀、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在史传里面都能体现出来。张恨水前期的作品可能爱情的东西比较多,但是张恨水永远不会丢掉一个东西,那就是一个强大的历史背景。所以《金粉世家》有爱情,但是爱情发生在民国总理金铨的家里。这是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种政治文化。张恨水对历史的关注到抗战时期尤为突出。在现代作家里面,在抗战爆发的时候,大量作家都去写报告文学或者纪实文学,但是张恨水不是,他用小说的形式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抗战现实全部记录下来,他的作品里面有强烈的现实精神,同时又有非常强烈的浪漫精神。这是对历史的一种独特表现。这是中国传统史传精神的一种流传。

当然张恨水对传统继承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对传统的戏曲文化、对传统的白话小说的发扬光大。鲁迅等人是比较西化的白话。只有看张恨水的小说,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白话是什么。张恨水纯熟的白话,让白话小说、让白话故事流传到现代。

从这三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张恨水对传统的继承。换句话说,他将中国传统的文学精神和文化精神带入了现代,这是其他作家都不能做到的。而张恨水做到了。所以他的作品可能不是新文学的经典,但绝对是中国民族文学的经典,更确切地说是汉民族文学的经典。

张恨水把传统带入现代,是不是就是旧的?关于旧和新的问题,这是一个伪命题;关于通俗文学和雅文学的命题,这也是一个伪命题。这是特定时代的文化政治。我们不管它通俗还是文雅,不管它是新还是旧,我们要看它有没有文学性、有没有审美性、有没有文化的价值、有没有历史的价值,而这些张恨水小说都是有的。张恨水的小说里面有很多新的东西。这个新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是白话,而且是纯熟的白话。张恨水的语言和明清小说的白话还是有区别的,明清小说里面的白话哪怕是《金瓶梅》的白话,还会有读不懂的地方,但是张恨水的小说真的是很纯熟。能够把中国传统的白话语言做到如此纯熟的,说明他对中国现代语言一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的民族语言就是由像张恨水这样的作家造就出来的。张恨水小说里面新的东西还有很多。有人说,我们应当加强关于中国传统是怎么样进入现代的研究。是的,我们就是要从这个角度去研究张恨水的历史地位。其实讲这个问题,我最主要是要讲张恨水在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历史进程中,他是怎样延续了民族文学和文化的文脉的。

对张恨水的小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有章回体小说、鸳鸯蝴蝶派等之说,那么是谁如此评价他和他的小说的呢?

首先是新文化的一部分人。新文化有两派或者有两张脸,一张脸是胡适呈现的,一张脸是文学研究会的茅盾这些人呈现的。这两张脸差别非常巨大。茅盾这张脸代表的是比较西化的这一派。他们往往对一些带有旧文学痕迹或者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进行打压,或者说有点污名化。在那段历史时代,这可能是需要的,但是对张恨水来说,这种评价是不公平的。而新文化的正宗在哪里?其实在胡适那里。讲到新文化,我们立刻会讲到胡适。胡适有一部书叫《中国白话文学史》。他通过白话文学史追溯白话的源头。他讲的白话是汉民族的白话。他通过这种白话讲两个方面,一个是认定中国文学话语必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去缔造。另外一个方面,通过白话打破一种阅读的界限,实现民权。我们在看新文化的这两张皮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张恨水历史角色的重要性。这就是,谁真正是符合新文化的正统?不是新文学,而是张恨水的小说。张恨水的小说是新文化精神的一大体现。假如说把新文学纳入进来考虑的话,真正体现胡适的白话思想、体现胡适新文化思想的只有张恨水。

对张恨水的小说进行负面评价的另一部分人是革命文学,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他们将张恨水定义为鸳鸯蝴蝶派、章回小说、封建余孽。但革命文学也有两张皮,一张皮是钱杏村,笔名叫阿英。他和张恨水是好朋友,原来两人都在芜湖。但是阿英作为革命文学理论家骂张恨水骂得最厉害,封建余孽就是阿英骂的,但是他仅能代表革命文学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革命文学的主流。革命文学的主流在哪里?在中国共产党领袖那里,首先是瞿秋白,其次是毛泽东。瞿秋白倡导大众文学、通俗文学,要用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底层人民的感受、来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冲动。瞿秋白是一个理论家,他在那样一个环境以及短暂的生命里面没有能够把他的文艺思想贯彻下去。所以到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中讲到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创作。所以,从这些思想来看,张恨水的创作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从革命文学的角度来说,张恨水的创作契合了革命文学的主流精神,也为革命文学所认知。假如放在革命文学的审美理论的框架里面,张恨水也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无论是新文化还是革命文学,这两个方面都有反对意见,无论是新文化还是革命文学,最终又都以某种方式肯定了张恨水。关于张恨水的小说,革命文学和新文化为什么最终要肯定张恨水?原因在于,任何一种反叛的东西、任何一种悖离民族传统的东西都是要回来的。可能走一段远的道路,但还是要回到根本上去的。这是一个民族文化运行的一般规律。张恨水很早就遵循了这样一种规律,而新文化运动对他的评价、革命文学对他的评价,只不过走了更长的路回过头来认同他而已。

基于以上的几个方面,我们再来思考张恨水是什么地位的作家。张恨水是中国汉民族文学现代化的奠基者,是把中国文学传统带入现代的一座桥梁,而且几乎是唯一的一座桥梁。所以我们不需要去论证他的合法性,不需要去论证他是俗还是雅、是新还是旧。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