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杨四平在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上的演讲:海外张恨水研究的新时空

2017-08-21 14:54:30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条

8月17日,“黎明山川·梦忆心远”张恨水(黎川)国际文学周活动在江西省黎川县开幕。文学周期间,为了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声音”的倡议,特意举办了“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活动。以“张恨水文学影响和影视创作”为核心主题,邀请张恨水研究会学者、汉学家、文学编辑、作家、评论家等探讨张恨水文学的历史地位,确立黎川县与张恨水文学的渊源和价值,以及张恨水作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

在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的“张恨水与国际”论坛上,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东西方诗人联合会主席杨四平,为嘉宾们带来了张恨水海外研究的新动态。他表示,以往海外汉学家基本把张恨水放在鸳鸯蝴蝶派的陈腐观念上,而近年来,海外对张恨水的研究有了新的动态,或是用文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共同解读张恨水的小说;或是将张恨水的小说与美国当时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对比;或是从城市文化的角度论述张恨水小说的时间、空间和性别的构成……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东西方诗人联合会主席杨四平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东西方诗人联合会主席杨四平

以下为杨四平先生演讲实录整理

张恨水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以往大家基本上把张恨水放在鸳鸯蝴蝶派这样一种比较陈腐的观念上,觉得张恨水的小说就等同于那种才子佳人娱乐化、消遣这样的认识。比如美国的汉学家夏自清有一部《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书中基本没有谈及张恨水,因为在他的观念里张恨水的小说等同于鸳鸯蝴蝶派的小说,这种观念在海外汉学家思想中根深蒂固,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国内学界对张恨水小说的认识,所以把张恨水的小说归纳到通俗小说里面来,好像通俗小说与严肃小说、严肃文学就是泾渭分明的。何为严肃文学,何为通俗文学,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为生存而写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家庭的生存。乃至维持不下去,还要提前向出版商预支稿酬,一直这样坚持写,写出来都是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就这样写出了《罪与罚》,就这样写出了《卡拉马佐夫兄弟》,难道为报刊写作的东西就是通俗文学吗?我相信谁也不会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通俗小说家。有专家说新文学和旧文学只能把它当作一种策略,绝对不能当成文学史和美学观念。因为这样一种观念可能使我们的研究视野非常地狭隘,不是把我们的研究视域扩大了,恰恰相反,是把自己研究的视域越来越固化死了,或者越来越缩小了,或者说把我们的研究转向另外一个领域。

根据我的观察,目前海外对张恨水小说的研究也有一些新的动态,出现了新的时空,表现了一些新的格局和动向。我想讲五点意见:第一点就是美国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有很重要的观点,他一方面用社会学的方法谈张恨水的小说,即张恨水小说有消遣的功用,另一方面他认为张恨水小说情节的安排有天才之功。其实我们想一想,林培瑞谈的基础并没有变化,一方面用社会学的方法来谈,另一方面用文学来解读,两者是结合的东西,并没有分开。

第二就是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里面有一个汉学家叫魏伦(音)的,他从通俗小说的白话化和中外通俗小说的角度,尤其是张恨水的小说与美国当时好莱坞电影的影响来评判张恨水的小说与当年或者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不同,带来这样一种新的经验、新的传统。

第三种观点就是华裔汉学家张英进提出的,他现在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他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从城市文化的角度论述张恨水小说的时间、空间和性别的构成,就是说张恨水小说不能是不论人工的建筑还是男女主人公都是互为关联的,这种关联构成了生动的、形象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观。当然他也表示,在张恨水小说里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占主导的,同时在张恨水的小说里面也体现出了西方文化渗透的这样一种威胁。

第四种观点就是德国汉学家顾彬提出的,他以先消遣和现代、文学与政治,乃至中共的文化政策的角度、视域来探究张恨水小说的复杂的现代性。他说张恨水的小说与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有很重大的关联。

第五是2005年美国的汉学家马克兰出版了一本书叫《张恨水1919年到1949年中国的通俗小说》,这本书里面他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体观出发,把张恨水的小说与整个中国现代的通俗小说的历史进程进行整体的关照,来肯定他文学现代性的价值乃至文学价值。这个方面的研究显然对于丰富张恨水小说来讲可能是远远不够的。这些研究可能是一种欠缺,张恨水小说的力量往往可能就在这种欠缺里面。就像世人讲的,瞎了眼睛的马总是在寻找骑手。

相信张恨水的小说也在期待海外汉学家的研究,相信张恨水的小说是一棵大树,这棵大树会影响文学的气候,乃至影响海外汉学研究。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