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守艺中华•行走日记 | 11月6日:板凳舞,长裙舞,关山苗寨风秀丽

2017-11-07 10:44:25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条

2017年11月,“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活动团队走进贵州,走访那些浸染着布依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气息的传统手工艺,领略当地独有的风土民情:苗绣、皮纸制作、安顺印染、屯堡花灯、屯堡地戏等非遗技艺将一项项的在采风队员们的面前揭开神秘的面纱,当然还有一大波富有当地特色的美食诱惑着远方来客。

守艺中华•行走日记 | 11月6日:板凳舞,长裙舞,关山苗寨风秀丽

11月6日,“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活动团队继续在贵州的行程,从镇宁县出发,前往马厂镇马场村关山苗寨,与丰富多彩的苗族风土民情来个亲密接触。

守艺中华•行走日记 | 11月6日:板凳舞,长裙舞,关山苗寨风秀丽

在关山苗寨,队员们采访了远近闻名的苗银工匠潘祖文。潘祖文隶属黑苗,从1978年开始手工制银,至今已有38个年头。苗银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潘祖文会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等,再利用压、寥、刻、镂等的工艺,制出精美纹样,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守艺中华•行走日记 | 11月6日:板凳舞,长裙舞,关山苗寨风秀丽

苗银长久以来是苗族地区的重要首饰品和婚嫁用品,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当地老一些的妇女,耳朵上还是保留了之前的圆轮形耳环,所以她们的耳朵被拉得很长;而苗族妇女戴项圈是戴单不戴双,安顺这边是戴7支,手指上也要全部戴满戒指,现在头饰的银饰已经做了很大改进。

守艺中华•行走日记 | 11月6日:板凳舞,长裙舞,关山苗寨风秀丽

拜访完潘祖文后,采风小队又来到了苗绣艺人潘志秀家中,听她讲解苗绣的奥妙。苗家女儿个个会苗绣,苗绣是衡量一个女孩是否聪慧能干的重要手艺。女孩们学苗绣都是由简到难,刚开始学绣简单的围巾,到后来慢慢学会绣头巾、衣服,再学会蜡染。染布是最难的环节,很多女孩在结婚后才慢慢掌握染布技巧。

守艺中华•行走日记 | 11月6日:板凳舞,长裙舞,关山苗寨风秀丽

据了解,苗绣的作品种类主要有头巾、围巾、帽子、衣服、腰带、裙子、脚套,男女样式不一样。在苗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衣服和帽子又分平时穿戴的和重要日子穿戴的。比如女子结婚时佩戴的帽子十分华丽,帽子上镶珠子,有丝线垂下,而平时劳作所佩戴的帽子,则相对朴素实用,有一块布遮住脖颈,起到防晒效果。

守艺中华•行走日记 | 11月6日:板凳舞,长裙舞,关山苗寨风秀丽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天性乐观的民族。一行人在苗寨看到了现场版的黑苗板凳舞、芦笙舞、迎宾舞与竹竿舞,还听到了花背苗山歌,度过了一个载歌载舞的午后。其中,板凳舞多在白天表演,也能在晚间演出。每逢元旦、春节、元宵夜等节庆之际,随着“狮子”、“龙灯”等玩艺合在一起表演。表演时,每人手中都持矮小长凳一条,道具服装十分简便,最易于群众接受和欢迎。

守艺中华•行走日记 | 11月6日:板凳舞,长裙舞,关山苗寨风秀丽

由一群小朋友表演的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阿卯古史传说》记载道,上溯到远古时代,苗族先民由于“敌人闪岛觉地福从莱色米夫地来攻打,激战历不能胜敌人,于是迁往南风吹来的方向,苗族先民由北向南迁移途中“青年人骑牛游渡过黄河。入夜,先过河的人唯恐后来者失散,就吹起芦笙燃起篝火将人们召集拢。为驱除寒气,人们伴随芦笙旋律,纷纷跳起了芦笙舞。

守艺中华•行走日记 | 11月6日:板凳舞,长裙舞,关山苗寨风秀丽

苗族竹竿舞是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主要是表现苗族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与理想,一般在重大节庆日与迎接贵客时演出。竹竿舞一般分山间偶遇、搭桥过河、相恋、抬新娘回家四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都流露出苗族青年男女真挚的情感与饱含着许多原生态的审美元素,古朴自然。

守艺中华•行走日记 | 11月6日:板凳舞,长裙舞,关山苗寨风秀丽

本来苗寨中的男女老少只给采风小队表演3种歌舞,但或许是根植在苗族血脉中的音乐之魂作祟,跳high了的苗族群众们渐渐抛弃了行程安排,自己又舞又唱,跳个不停,宛如一场盛大的狂欢。那场面,真是“板凳舞,长裙舞,关山苗寨风秀丽;苗绣精,银饰精,马场乡镇芦笙响。”

守艺中华•行走日记 | 11月6日:板凳舞,长裙舞,关山苗寨风秀丽


关键词:守艺中华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