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百年油团粑里的母子情

2017-11-07 16:50:01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条

从一个地方的美食,常常让人能对这里生活着的人们的习俗与性格窥见其一角。然后形成某种属于自己的画面感。就好像提到羊肉泡馍,我脑中出现的第一个画面,总是捧着热气腾腾的大碗,蹲在地上一脸淳朴憨笑的陕北汉子;而想到酥油茶与糌粑,一抹高原红和如天池水般清澈直接的眼神便随之荡漾脑海。

油团粑如今于我也变成了这样一种存在。

【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百年油团粑里的母子情

油团粑是贵州省布依族的传统食品。每年农历正月结束的那一天,布依族称“了年”,家家户户都要做油团粑。这一期的守艺中华贵州行,让我们有幸能够亲自体验并品尝油团粑的整个制作过程。

【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百年油团粑里的母子情

油团粑材料很简单,主要是糯米、菜油。首先,将糯米筛簸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滤干,用石碓舂成细面,取出与黄花水、菜油、春芹搅拌均匀,捏成鸡蛋状,入油锅摊成园形饼状,呈金黄色时起锅即可。可以当下食用,也可待冷却后入坛封存。这样常年便随时可以取食了。刚出锅的油团粑软、香、酥、甜,可以单独食用,也可通过烧、蒸、炸,配以其它佐料。

【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百年油团粑里的母子情

【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百年油团粑里的母子情

朴素的油团粑背后,也有着同样淳美的故事。

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时,母亲为了给长途远行的儿子筹备干粮,用糯米面捏成团加油在火上炒熟,既可口又经饿,还便于携带,也便是如今天的“油团”。正月三十上午出锅的第一锅油团,一是用来祭祀祖先,二是用来敬牛,意味着来年的农忙即将开始,人和牛同样勤苦,过完小年就要迎接农忙的到来。“油团”的寓意标志着农闲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农忙又将开始。据说,制作和食用油团这一风俗在六枝特区的布依山寨沿袭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百年油团粑里的母子情

如今制作和食用油团已成为布依族的一种风俗习惯,每年农历正月的最后一天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过小年”,家家户户制作并食用油团,故称“油团节”。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做上数百斤油团粑,炒熟后存放在瓦缸内,既可在家食用,也可带着上田间劳动时或是远行时食用。

油团的制作工序宛如绣花、蜡染一样十分讲究,上好的油团色鲜味美,储藏百天也不变味。炒油团粑时,阿婆颇为神秘地对我们说,性情急躁或不贤惠的女人是炒不出好油团的。

文/赛超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