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专家“简繁体之争”:历史上繁体字也是简化结果(2)

2016-02-02 09:40:50  长江日报    参与评论()人

费时耗力,徐冰做了本不能让人读懂的书。但《天书》在世界各地展出,广受好评,还被编入多本国际艺术史教科书。在这些漂亮的“汉字”前,有观众感叹:“我看到了文字的尊严。”还有观众说:“它让我警觉文化与我们的关系。”

之后,徐冰尝试将汉字、英文相融合,将26个英文字母对应26种书法笔画,再将英文单词中的字母转化为笔画,重新组合“文字”,被称作“英文方块字书法”。1999年,他的这一尝试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

用图形符号做大书,尝试普天同文

在创作《天书》《英文方块字书法》等一堆看不懂的文字后,徐冰的文字创作转向图形化,作品中的字,大多能让所有人看懂。

2003年,徐冰注视着口香糖包装纸上,上面三个图标,示意要将吐掉的口香糖扔到垃圾桶,引发他的思考:“用几个标识就可以说一个简单的事情,用众多的标识,一定能讲一个长篇的故事。”此后,徐冰开始大量收集、整理世界各国标识,研究符号,并在2006年后开始《地书》的创作。

《地书》是一本无论引进到哪国都不用翻译的书,100多页没有一个传统文字,用各类标识写成,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白领的24小时。《地书》不仅是艺术品,也是一本有国际书号的真书。徐冰对这本书的兴趣在于:图形符号作为文字到底能表达到什么程度?“我不希望它已经具备的能力被浪费。”这本书在多个国家出版,受到世界各地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喜爱。“《地书》表达了我对当今文字趋向的看法,以及普天同文的理想。我知道这个理想太大了,但意义在于试着去做”。

2011年,徐冰创作装置作品《鸟飞了》,这件作品由500多个不同书体制成的“鸟”字组成。“鸟”字从简体印刷体起飞,向繁体印刷体、楷书、隶书、小篆,一路演变,最后成为象形古文的“鸟”,成群飞向窗外。“此时的中文变得很简单,文字符号又回到了与自然关系的原点上,在这原点上,是超越语种界限的。”

  【手记】

  “写字”无止境

记者宋磊

希望通过“创字”提醒大家中国文化优的部分

记者宋磊 通讯员黄纯一 彭博雅

【访谈】

徐冰

本人供图

徐冰的工作室由一间小区商铺改造而成,内部宽敞整洁,绝少杂物,画框、书籍摆放有序,如同文人书房。

他的创作以装置艺术为主,但他的工作室里几乎看不到一件装置。这里如同一个文字的世界,填满白墙的是一框框与文字相关的创作。一组“英文方块字书法”格外抢眼,徐冰认真书写那些让人无法读懂的自创文字,工整而不失韵律,如同一首意境深远的古诗。

“我喜欢美的东西。文字很美。”徐冰说,来工作室之前,他还在家里写了会儿英文方块字,这种他自创的书法,他一直坚持在写。字形中,中西方文化形成冲突,让他思索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对我的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思想在慢慢打磨”。

徐冰是一位艺术家,但多年对文字的研究和思考,让他跨界文化研究,并感悟深厚。在1小时的访谈中,他缜密的思考、严谨的用语,让他更像一位学者。“文字让我受益太多”,徐冰承认,文字让他不得不思考一连串问题:中国人的性格、思维、看问题的方式,中国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在文字中找答案,新知源源不断。

徐冰坦言,“伪文字”主题创作方面,他还没有新的想法,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英文方块字书法”,会被他视为必要功课,必须写下去。“我越写越意识到,这些字可以写到无限好,永无止境。它们值得我写一辈子,因为它所能穷及的深度是无限的,正如人生境界的提升,在书写中无限地发现自己,这是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