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专家“简繁体之争”:历史上繁体字也是简化结果(4)

2016-02-02 09:40:50  长江日报    参与评论()人

很多人对简体字的普及不高兴,认为繁体字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沉淀,简体字简直就是践踏文化,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中国文字一直在发展,繁体字也是发展了五千年的结果。难道文字发展到繁体字后,就不许发展了吗?当然不行。

文字的发展从不遵从文化的承载、美感。从情感上说,偏好繁体字可以理解,因为它有更多象形成分,更能代表中国人特有的认识事物、看世界的态度。但问题是,这只是文字的外在功能,而文字内在的功能性部分,是文字作为工具的最本质的职能。

读 :当年,中国人造“活字”来印刷,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电脑技术,在这种技术的变革中,文字原有的文化含量是否也在缺失、异化?

徐冰:我认为不会。承载文化含量,不是文字作为工具的责任。是否能承载文化含量是使用他的人的责任,是书法家的事,而不是文化本身的事。

就像现代人阅读,很多人用手机、平板电脑,很多人感叹:太可惜了,人们都不读书了。其实没那么严重。我们能从书上获得的信息,在电子设备上一样能获得,而且后者更便捷,我们没有理由弃之不用或指责。

这好比拖拉机和锄头,有了拖拉机还要求别人用锄头。

  文字是可以用来改造的

读 :近年来,网络流行造新字,比如用“脑残”的“脑”与“残”相结合的“nan”字表示“缺心眼”;将“成”与“龙”叠成“duang”字,对这种造字方法,您持什么看法?

徐冰:这反映了新一代人对文字改造的愿望。这代人对传统阅读抵触,对直观图形着迷,他们希望创造简单、幽默、更视觉化的沟通方式,比如台湾地区的“火星文”。

在今天,每个人都可与世界上任何区域连接起来,不仅是外交官和翻译,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沟通方式。

读 :很多人说这种造字破坏了语言规范,流于低俗、恶搞。

徐冰:这种现象正是新生代对传统语言滞后的抵抗。我们不能忽视年轻人的态度,因为他们一定是代表未来的。这种新的造字倾向,既然出现,必是有理由的,也是由功能性所需决定的,不应妄加指责。

手机短信、网聊、微信等新沟通方式的普及,让精美化的现代语言向“元语言”回归,世界各国都是这样。英语中也大量出现短信语言和Ebonics(黑人俚语)等。

我认为,语言、文字发展和演变,唯一的理由就是便捷、有效和易掌握,再无其他。

读 :改造汉字不需要严肃的态度吗?

徐冰:我一直说,中国文字是可以用来“玩”的。中国文化本身就有很多“把玩”的成分,而且在今天,很多新的文明现象,都有着幽默、游戏的成分。

读 :在改造汉字上,你的原则是什么?

徐冰:我觉得我的与字有关的创作值得做,起码对人的思维是有启发的,这就是我的造字底线。在改造中,我一直在探索,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优的部分,那些被我们忽视或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起到提醒的作用。

《天书》对页 1987-1991年

《天书》首页刻版 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