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专家谈本土节日撞上洋节:不能仅以“崇洋媚外”来看(2)

2016-02-14 09:17:45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节日文化是否能够融入日常生活,显然是接受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李河说:“节日文化中,仪式性的要素是什么样的,往往影响着它的传播。2月14的情人节,人们互赠礼品、表达爱意,约会、看电影等,并且它的文化一直被不断地诠释,适应现代生活,因此年轻人没有接受上的障碍,甚至会追捧。相对来说,传统的七夕又是什么样呢?它的仪式性要素,配合的是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现代大都市里,哪里还能随处找到葡萄架?喜鹊也很稀少了。这样的情况下,假如我们说把七夕文化博物馆化,当然没问题,作为故事讲给孩子听也可以,但是要让年轻人接受这种方式,恐怕就有一定的难度和障碍。”

传统需要转化,需要新的创造,适应现代生活,李河说,“严格来说,七夕就是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在传统时代,也没有情人节这样的概念,假如没有2月14日的情人节,七夕可能也不会和情人节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所以说,七夕情人节,本身是中西合璧的结果,这也是传统节日在适应现代社会的一种表现。”

情感是稀缺资源

不论是外来的2月14,还是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如此受欢迎,成为社会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现象,究竟表现着什么样的现象,又蕴藏着什么样的原因?

李河说:“情人节的重要要素,就是情感的交换,它是以美好的感情为对象的节日,一般来说,亦可以作为通达婚姻的一种过程和途径。五四以来,我们经历了一百多年感情上的解放,但事实上,传统的力量和惯性仍旧很大。当然,我们的传统中,同样重视感情,但也更加重视婚姻、家庭。并没有为感情设置节日,七夕和情人节联系起来,也是现代才有的概念,是当代人附会上去的。中国的传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是以婚姻为目的的,或者说,最终要把情感的联结,变成家庭这样的经济单位、社会单位。”

以情感为目的的文化,在传统中缺少,在现代社会又如何呢?李河说:“理论上来说,婚姻、家庭应该建立在情感基础上。但在现实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很多没有经过心理、情感阶段,直接进入婚姻的,先结婚后恋爱,还有先结婚后也不恋爱的,甚至还有婚姻磨灭情感的,家庭琐事、生活压力等等,让原本的情感迅速消退。所以,现实是,年轻人的情感交往是一种稀缺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有了这么一个纯粹以爱情为目标的节日,它提醒人们,家庭重要,情感也很重要,要关注美好的情感,那么自然会非常受欢迎和认可。”

当然,广受欢迎的另一面,情人节也一直都受到批评,李河说:“这就是另外一面,当爱情止于两情相悦时,问题出现了。第一,有家庭的人该怎么样过节。第二,情人这个词在当今社会,很大程度上和腐败牵连在一起。第三是文化的问题,我们的社会虽然改革多年,但当面对情感的问题时,仍旧天然地为家庭辩护,家庭的稳定远远超过情感的需求。这一点确实需要学者们认真思考,情感和家庭到底是什么关系?”

情人节的启示

社会更加开放,世界越发变小,节日的交融,文化的传播成为天下大势,情人节大行其道,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让我们更多了解文化传播的规律,更多体会社会变化的动态。

李河说:“在今天,首先应该充分注意到,洋节的流行,是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配置的文化多样性现象。洋节的流行即是如此,它是社会变化的一种表现,仅仅以崇洋媚外、以中西之争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外来文化,看待洋节,越来越成了一种简单化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