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专家学者话说“壮族三月三” 已成广西一张新名片(2)

2016-04-08 15:32:06  广西日报    参与评论()人

有了整体性的把握,还应将“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融合进行。“壮族三月三”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节日活动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其中关键是人才。各地应继续发现、培养和扶持相关传承人,并以传承人为核心培训和带动一批骨干,使之成为活动的中坚。人才是保证节日活动内容优质高能和吸引力、凝聚力的根本,对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扶持正是创意思维的用武之地。

通过创意,促使“壮族三月三”成为广西文化产业链的上游高端乃至“发动机”。“壮族三月三”节日作为文化生产力的表现形态,属于传统文化产业形态。在新世纪创意经济时代,需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可以鼓励和吸引海内外企业或由当地群众自行发起组建股份制公司,投资经营节日活动。但这种投资经营须保持“壮族三月三”的核心元素和原生态,避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在此基础上,对其外部进行创意设计和包装,如表演、服饰、道具、餐具、工艺品、土特产等,乃至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些项目的投资和生产有的已经存在,但一些仍处于松散、无序和粗放的经营,而非文化创意思维驱动下的创新性、系统性、规模化和网络化的集约式发展,仅是一种低效的传统产业形态。

文化是民族和地域的灵魂和命脉,也是民族和地域的形象和名片。作为壮族文化和广西地域文化重要内容也是载体和符号的“壮族三月三”,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文化内涵,树立文化形象,拉动文化消费,为广西经济发展和文化强区建设发挥全方位功能和作用,的确值得社会各方深长思之。

(作者系《民族文学》主编、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副会长)

提品位树品牌

卢 岱

当今世界,各类品牌名目繁多,不胜枚举。树立品牌意识,提升品牌效应依然是历久弥新的话题。民族节庆也是如此。多一个品牌,仿佛在璀璨的星空中增加一颗明星。相反,如果没有自主品牌,璀璨的星空会使昏暗的天际显得尤为漆黑。“壮族三月三”是广西独有的民族节庆活动,挖掘广西民族文化内涵,可使节日越办越好,越办越有品位。

聚焦春天故事。“壮族三月三”是真正意义上的“春节”,在冰冻三尺的隆冬腊月欢度春节并没有几分实在的现实感。之所以把过年当作春节,是因为人们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对温暖的春天充满了渴望。可见生机勃勃的春天包容着无限的温馨、憧憬与幸福。在百花盛开、到处洋溢着芬芳气息的时节,踏歌欢度“壮族三月三”,浓墨重彩地讲述春耕细作的生活故事,才是源自民间的乐趣。

突出歌节文化。歌圩自古有之,“壮族三月三”歌节尤为盛大。劳作之余,男女成群结队,互相唱答。部分对唱从过去以歌择偶已转变为以歌会友,相互怡情。这种绵延千百年的古老习俗犹如老树逢春,不但枝叶繁茂,而且花果累累。如果能把山歌歌王大赛和现代歌手PK有机结合起来操办,结果必定异彩纷呈。在强调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今,山歌歌王们应当成为“壮族三月三”的压轴戏。同时,如果山歌歌王们能在说唱的诗歌中不断提炼出生活意境来,那么,美丽的广西无疑会变成神奇、诗意、欢乐的地方。

唱响和睦之歌。须知,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民族心理是引起民族纷争的内在因素。广西各民族自古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南疆。这是世界各民族都梦寐以求并孜孜不倦为之奋斗的理想。高唱心底的和平之歌,容易引起共鸣,使歌节成为不同民族眷恋的家园。广西境内有12个世居民族,参照轮值制度的办法,轮流让各个世居民族文化当主角,以七星伴月之态逐步展示广西民族和谐文化,到达以共性映衬个性,以个性彰显共性的目的,不但能避免平淡无奇,而且可以收到多姿多彩、意犹未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