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揭秘古代笔记中的那些离奇“痕迹”(2)

2016-09-30 16:10:04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同样是报仇,宋代笔记《墨庄漫录》中的一则故事则比较“正路”。崔公度被朝廷任命为宣州太守,坐船赴任,夜晚忽然见到江上有一舟,“相随而行,寂然无声”。崔公度一开始没当回事,等自己坐的船进了港口,发现那艘一直跟在自己后面的小舟,也“得港而泊”。崔公度怕是水贼欲行抢掠,赶紧派人查看,发现竟是一条空船,而船上有血痕。经过仔细的搜索,发现船的尾部绑着“皂绛一条”,里面包着一纸文字,呈交崔公度查看,“乃雇舟契也”,上面写着船家的姓名、雇主的姓名,雇船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费用。崔公度立刻派巡尉展开缉捕,“尽获其人”。原来是船主看见雇船的商人带了不少金银财宝,所以半路杀之,抛尸江中,“取其物而弃其舟”,谁知那条空船和船上的血痕,还是让他没有逃脱法律的惩罚。

一条发生过命案的空舟,竟然一路跟随太守的行船,并引起注意,终于将凶犯明正典刑,这到底是水流的自然驱动,还是冥冥之中的冤魂的推动,无人可解,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信天理循环、因果报应的社会,更让人没有安全感,所以古人宁愿把一些纯属巧合寄托鬼神,以求在心理上对恶人“施压”。

清代学者范兴荣在笔记《啖影集》中讲过他的家乡发生过的一件诡案:“予乡凤鸣山关帝庙,铜铸单刀赴会像,赫声濯灵,感应如响”。嘉庆三年闹起了大饥荒,一些亡命之徒就打起了抢劫杀人的主意,有个叫刘小黑的素以穷凶极恶而在当地知名,他觉得既然要做匪,就得有个好兵器,临时打造怕来不及,便想起了关帝庙里的那柄铜铸青龙偃月刀,于是深更半夜摸进关帝庙,把大刀从“关公”手里取了出来,扛在肩上,谁知刚刚走出庙门,不知怎么的右腕突然被斩断!疼得他一声惨叫,“掷刀于阶,血流不已”。庙里的和尚们闻声出来,一边给刘小黑包扎一边问发生了什么事?刘小黑说,他刚刚走出庙门,就听见身后有人大喝,回头一看,竟是周仓赶到,“夺刀劈落手腕”……刘小黑伤得太重,“数日旋毙”,而刀上的斑斑血痕,向往来的香客佐证着那一晚的神迹。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件事情十有八九是刘小黑偷刀时被众僧发现,打斗中他的手腕被砍断,和尚们一琢磨,反正这贼也活不成了,不如编造一个周仓显灵护大刀的故事,一来让更多信奉关二爷的人来庙里祭拜,多收几个香火钱,二来也杜绝了乱世中其他匪人入寺抢劫的念想,于是才在铜铸单刀的刀刃上涂抹了鸡血……

3 状如妇婴的“血迹”

明代公安派散文家江盈科在《雪涛阁集》里写过一个发生在万历三年的和血迹有关的大案。

常德有两个书生,一个名叫王嘉宾,另一个名叫杨应龙,欠了一位叫邹文鉴的书生三百两银子,怎么都还不上,就约邹文鉴一起去郊外旅游,到了僻静无人的旷野,突下杀手,用石头猛砸他的头颅,邹文鉴在搏斗中差点把王嘉宾的两根手指咬断,鲜血溅了王嘉宾一身,“腰以下如雨痕”。等杀死邹文鉴之后,两个凶手弃尸荒野,回家去了。

邹文鉴的尸体被发现后,常德知府叶应春、同知王用汲下令缉捕凶手,但没有丝毫发现。不久的一天,王嘉宾到王用汲那里请求免除一项劳役,王用汲不允,王嘉宾竟“辄从公手中夺笔”,想把自己的名字从劳役的名单上抹去,这时,细心的王用汲突然“视其二指皆啮几断”,正好一阵风吹起王嘉宾的外衣,里面的衣衫虽然洗过,但“血痕点点然碧”,王用汲想起此人与邹文鉴一向有来往,顿时起了疑心,问道:“你的手指是被谁咬断的?衣服上的血又是谁的?”王嘉宾仓促之下,连忙遮掩道:“说来惭愧,这是我跟夫人打架时被她咬的,血喷溅出来染了许多在衣服上。”王用汲点点头,请他去别馆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