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清末刺杀成风 揭秘潜入清廷的“余则成”(2)

2016-10-19 15:40:03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谈起清末的刺客,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蔡元培。蔡元培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三十六岁以后,我已决意参加革命工作。觉得革命只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预备下暴力的种子;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学,预备下暗杀的种子。”原来,蔡元培曾参加杨笃生领导的暗杀团,与陶成章等人秘密创立光复会,出任中国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谁又能想到,清末的翰林、后来的北京大学校长,也曾投身于革命党的刺客组织呢?由此看来,也就不难理解,彭家珍为何会在辛亥革命的关键时刻,只身刺杀“宗社党”领袖良弼了。因为对革命党人来说,推动革命的胜利,是他们毕生的志向。

2 潜入清廷的“余则成”

根据历史记载,出生于1888年的四川人彭家珍个子很矮,也就1米6。但是,个子矮志向高,彭家珍在1903年考入成都武备学堂后,就阅读了陈天桥等人的革命著作,并思考国家前途,立下了革命的志向。3年后,年仅18岁的彭家珍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廷派往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日本期间,他与同乡秘密参加了同盟会。

回国后,彭家珍先后在四川和东北担任军职。1911年,彭家珍被清廷任命为天津兵站副官长及代理标统。这一任命,极大地方便了他的革命活动。他明面上听从清政府的命令,暗地里却在所管辖军旅秘密聚集大批有革命志向的军士,一同进行革命活动,借机相助革命党。武昌首义后,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相继起义,与清军展开激烈对抗。彭家珍知道起义队伍武器和物资奇缺,因此数次将给清军运输的军用物资和武器弹药,偷偷送给了革命军,有时还将军用物资票交给京津革命党人使用,大大地方便了革命活动的进行。1911年11月,清政府由欧洲购买了一批新式武器,计划运往武汉前线用以镇压起义军。彭家珍得知后,向上级请求亲自押运这批物资,获准后,他立刻密电张绍曾,请他在运载军火的列车通过滦州时,派兵扮作“土匪”截留军火。

提起张绍曾,也是个传奇人物,他的仕途与良弼曾产生交集。良弼曾在满清亲贵中游说,试图以留日的士官生为班底,来抗衡袁世凯的北洋系。而张绍曾与良弼在日本留学时就已结识,良弼推荐张绍曾担任新设的贵胄军事学堂学监。后来张绍曾又出任清军第二十镇统制,与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共称为“北洋士官三杰”。三杰中,吴禄贞还和彭家珍是好友。

彭家珍原想让张绍曾扮“土匪”劫取军火后交与他,但他没想到,张绍曾虽然是革命党人,但同时也是君主立宪党首领梁启超的挚友。君宪党人士想要采取兵谏,以武力逼迫清廷立即颁布宪法。梁启超曾密函张让其武力兵谏清廷,张绍曾听从了梁启超建议,在截得军火后,并未将之交给彭家珍,而是指挥士兵哗变并通电清廷,派了一队士兵携带宪章条例送往北京,向清廷上书12条,主张立宪,还政于民。清廷震动,随即镇压了滦州兵变,张绍增被免去统制一职。此后,彭家珍挪用军火物资之事被人举报,因此遭到陆军部全国通缉,仓促之间化装撤离,并易名朋嘉桢,字锡三,奔波于京、津、沪之间,联络各地起义。

士官三杰,北吴南蔡。新三杰以蔡锷为首,老三杰则以吴禄贞为首。从清廷中的“余则成”转化为地下党人的彭家珍,以同盟会京津分会军事部长的身份积极联络直隶和奉天地区的革命党人策划武装起义。彭家珍和好友吴禄贞策划进攻京畿地区,不料吴禄贞被刺杀。这是否也是彭家珍刺杀良弼的一个原因?后人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