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悠·图书馆:从“书”的空间变成“人”的空间(1)

2016-11-28 17:01:42      参与评论()人


它是一个图书馆——在此你可以就近实现纸质图书阅览外借和电子书资源阅览的基本阅读需求。

它更是一个在你我身边,属于你我的文化活动中心——带上老人孩子或是邀约三五好友,齐齐来到这里,不仅可以享受一段温馨的阅读时光,参加读书分享会、讲座、看电影,还可以参加定期举行的手作课,学习烘焙、花艺等实用技能。

它是社区书房、书友会所、动感驿站。它以温馨的空间环境、多元的服务内容、丰富的文献资源、多种文化活动和一体化的总分馆管理体制,将社区图书馆打造成社区的公共文化空间。

它是罗湖区“悠·图书馆”。

日前,在由文化部指导,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的“2016年最美基层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风采展示”评选活动中,罗湖“悠·图书馆”从众多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2016年最美基层图书馆”称号,这是图书馆界层次最高、规格最高的荣誉奖项。

深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也正在打造“图书馆之城”。“悠·图书馆”的创新尝试,正如评选专家所说,不仅为整个图书馆体系的体制机制创新带来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其秉承的“平等、开放、公益”的无门槛免费服务,真正地实现文化生活惠及全民。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苏妮 策划/统筹:吕冰冰

1 实质是传统社区图书馆的转型升级

11月27日下午两点,罗湖区北斗路新天地名居C座首层的“悠·图书馆”刚刚开门,社区的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跑进馆。

这天,“悠·图书馆”要为小朋友放映电影《一家之鼠》。消息早早就在罗湖区图书馆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出去了。工作人员李云英也提前一周在图书馆的小黑板上写明。三点钟,近二十个小孩闹成一团,孩子们围着她一声声催促,李云英赶紧加快了放映动作。

“我们这个馆身处居民小区。这个小区5栋楼2000多户人家,小孩特别多。平时小孩子上学,我们馆里可以供社区里的阿叔阿姨们来翻翻杂志看看报纸,一到周六日,考虑到孩子们来得多,比较吵闹,我们就特别安排了看电影和做手工的活动,希望能够吸引他们参加。这些孩子都是楼上楼下的,我们放电影,他们自己就来了,都不需要爸爸妈妈带着的。”李云英说。

借鉴近年来美国、新加坡等国兴起的“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理念,罗湖区开始打造“悠·图书馆”。2012年12月19日,新天地名居“悠·图书馆”正式开馆,这不仅是罗湖区首家,也是国内首家。

2013年,楼尚文化创意产业园“悠·图书馆”、东湖中学“悠·图书馆”、笋岗工艺城“悠·图书馆”相继开馆;近期又增加了桂园街道和黄贝街道两处开设“悠·图书馆”,同时计划将弘法寺社区图书馆纳入“悠·图书馆”。

“悠·图书馆”是罗湖区图书馆的直属分馆。罗湖区图书馆馆长师丽梅介绍,“悠·图书馆”实际上是传统社区图书馆的转型升级。

她说,在全媒体、信息化、数字化、多时空的时代,社会及读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给社区图书馆的服务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在区图书馆的调研中,基层图书馆的问题较多。“藏书旧、更新慢、阅读内容和多元化提供不够;经费不到位,保障机制跟不上;人员服务水平达不到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尝试从空间、资源、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升级转型。”

升级转型从空间改造开始。在营建和设计上,“悠·图书馆”要突出“成为居民文化休闲与邻里交往兼具交流的平台”的主题。结合不同人群和地理位置,每一家“悠·图书馆”都有不同的功能设计和视觉布置。师丽梅觉得,要把图书馆从“书”的空间转变为“人”的空间,把传统的社区图书馆变成一个社区居民愿意去的、温馨典雅的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