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话剧《罗刹国》用形体现代表达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016-12-07 10:04:23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北京12月7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2016秋冬演出季新创剧目,取材于《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的小剧场话剧《罗刹国》将于12月16日首次登台。该剧最大亮点是采用形体剧形式,玩转皮影、傩戏面具、现代舞、戏曲等多种民族文化元素,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话剧舞台上“活”起来。

该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虚无缥缈的罗刹国位于一座四面环海的岛屿之上,那里住着面相丑陋又行动怪异的罗刹鬼。一个叫马骥的人类遭遇命运安排落难至此,经历了种种奇遇。当马骥明白了罗刹国以丑为美的进阶标准,他开始学习和适应,渐渐磨灭了回归人类世界的希望,更是放弃了寻找为何飘落至此的缘由。目小红的出现,让堕落于此的马骥再次唤起出逃与回归的想法,但这一切都太晚了……

作为一部具有实验探索意义的作品,《罗刹国》最大亮点是采用形体戏剧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戏剧舞台的形体表现力来完成叙事及表意,并将傀儡戏、戏曲、面具戏、当代舞等多元艺术元素有机融入其中。

在6日的媒体探班上,导演赵淼透露,为得形体剧之精髓,剧组提前三个月开始了《罗刹国》的创排,对演员进行戏曲身段、当代舞等形体训练以及面具、皮影等技术操作训练。这部戏中体现现代剧场意识,使其呈现方式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并沟通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戏里可能包括现代舞,又包括传统的傩戏,音乐既有现代的电子音乐,又和传统音乐贯穿到一起。他希望这部戏采用形体戏剧的表现形式,突出戏剧舞台的形体表现力,不需要过多语言文字的介绍,就能让观众看懂。

与以往面具戏不同的是,《罗刹国》中的面具是中国首例皮影面具,而且,面具并不是戴在脸上,演员们将手执眼睛往上看的皮影化面具进行表演,这是面具与人的身体的合二为一的挑战,体现人性表里不一的复杂。在造型上,演员的脸将是全白,体现了罗刹鬼的特性。演员在熟练操作皮影之余,要按照戏曲身段,上下舞台必须有准确的步数,节奏精准。值得一提的是,该剧舞美特制了一个一米五高的皮影来烘托氛围。

赵淼认为,《罗刹国》的文本很有意思,主人公马骥经历了变与不变的过程,直至适应荒谬的生活,剧中怪诞的情节,那些关于爱、关于美、关于丑的主题,具有当代性特征,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与当代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相关联。

据悉,该剧将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演出至2017年1月3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