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名家学者齐聚安徽合肥 纵论“裱糊匠”李鸿章一生功过

2016-12-17 20:52:29      参与评论()人

中新社合肥12月17日电 题:名家学者齐聚安徽合肥 纵论“裱糊匠”李鸿章一生功过

作者 王灿 张强

“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外交的代表人物,还是中国近代工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积极探索者。当前我们要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辩证地看他的功与过。”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教授汤奇学17日在安徽合肥说。

2016年是李鸿章逝世115周年。为期三个月的李鸿章文化节17日在李鸿章故里——安徽合肥磨店社区开幕,数十名名家学者、李氏后人汇聚一堂,论“李鸿章文化”。

汤奇学介绍,文化在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研究李鸿章文化,要抓住李鸿章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李鸿章创办的新式学校,培养的就是“工匠精神”,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李鸿章重视科技、教育,我们应该发扬。”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鸿章全集》编纂者翁飞,研究李鸿章有30多年了。他说,李鸿章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一个反面形象。“但他的《绝命诗》中写到,‘海外尘氛犹未熄,诸君莫作等闲看’,表现出他临死时还心怀国家安危。”

翁飞介绍,李鸿章曾自嘲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他在纵横晚清舞台上的40年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李鸿章家庙、柳荫塘、群治祠堂、报恩祠、熊砖井……走进李鸿章故里,今安徽省合肥市磨店社区群治村,虽已过了百年,李鸿章在磨店留下的痕迹还有很多。老百姓口耳相传着李鸿章的故事,他从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授课老师无不对其称赞。后师从曾国藩,二十四岁考中进士。

李鸿章家族第五代孙李健强告诉记者,过去,谈到李鸿章时,李氏后人都很回避,甚至有的人把姓氏都改了。

李健强说,李氏后人分布海内外,约有两万三千人,海外的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欧洲、东南亚等地。“从李鸿章算起,现在已经到了第八代。”每隔一两年,李鸿章海内外的后代都会聚到一起,到李鸿章故居、故里参观交流。

第一个海军、第一条铁路、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记者17日在位于合肥步行街的李鸿章纪念馆里看到,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众多的照片、文字、历史实物详细诉说着李鸿章的一生。

近年来,合肥市打出“李鸿章”这张文化牌,先后重修复建了李鸿章的遗址遗迹,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据了解,合肥磨店乡将围绕李鸿章文化大力开发旅游产业。合肥滨湖新区还将复建李鸿章公祠、李国蘅住宅(李鸿章侄儿)等古建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