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清代州县官的训诫(2)

2017-02-13 14:10:44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衙内多一日宴乐,外间即多一日愁苦”

尽管官吏群体的薪俸比较低微,但许多官吏仍希望厉行节俭,有人还表示“衙内多一日宴乐,外间即多一日愁苦”,意义十分深刻。但不良州县行政的事例实在不少,多因“知县不能约束书吏,致酿重案”。所以州县官的操守,在地方政治生活中就显得意义重大了。成化五年,长洲知县余金到任后,“群吏以其儒者,颇易之,作奸如故。公以理教戒,率者居半,因稍加惩艾,即皆改行焉”。

海盐人郑晓( 1499~1566) 认为,明代自嘉靖朝以后,“其贪墨奸佞依阿卑谄者,安享荣禄。即有论劾,行贿得解,职任如故,旋复升转。以故今之大臣,实难展布。上为内阁劫持,下为言官巧诋,相率低头下气者以为循谨。”讲的是京官,地方官就更厉害了。吏部尚书赵南星在天启三年的上疏中,无奈地指出这种“贪黩成风”似已无术可禁。下官参谒上官,“辄令行户随之置办下程,饼师、酒保皆受其累。而又有喜于作威者,不问事之大小,一怒辄折人之肢体,伤人之性命。”偏偏这些人,却常得举荐,“以致豺狼满地”。故赵南星认为,“今日之忧”是在郡县之内。在清代,某些县官深知在一个地方履职不会太久,因此他们的心思全在将来如何升迁、仕途如何发展上,在地方工作中就缺乏责任心,多因循旧习而已。尽管读书人“仕而求富贵”,符合古谚所谓“人不衣食,君臣道息”的言说,无可厚非,但作为朝廷命官,就要讲刚正之气。所以,要鼓舞士气、维护世道、保障民生,就要从正士风开始,廉干称职的地方官员应该得到奖荐优擢。

(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