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卖咖啡办沙龙,这还是儿时记忆中的“书店”吗?(2)

2017-04-23 23:00:52      参与评论()人
涵芬楼的文创产品。 上官云 摄

文化衍生品的售卖无疑是书店的一个盈利点。比如,涵芬楼里摆放的一个真皮水桶包售价799元,除去折扣,仍然会有比较好的利润,而工作人员扳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一本书定价是50块钱,刨去人工成本、纸张费用、图书编辑的费用,“一般来说,能挣十块钱都不到。得卖多少书才能把那个利润挣出来?”

根据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来说,涵芬楼门市折扣不低于八五折,在世界读书日这天,可能最低最低能降到七五折,但去年,有电商平台的图书折扣低至四折,“它们有着天然优势,用不着门市场租,也用不着那么多工作人员。读者老抱怨售价还是比电商高好多,但我们已经几乎不挣钱了”。

“只靠卖书,实体书店没法生存。”涵芬楼工作人员无奈地叹气,“现在还是有了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倡导人们走进书店,情况还算有所好转”。

八月长安的粉丝排长队购书。 上官云 摄

包括明星、作家签售在内的沙龙对书店销售额也有很明显的带动作用。4月15日下午,拥有大批年轻粉丝的畅销书作家八月长安在北京言几又书店为新书《时间的女儿》举办了一次见面会,狂热的粉丝从上午十一点就开始排队。

而就在那一天,《时间的女儿》在言几又(中关村店)卖出了674本,销量排名第一;排第二的《暗恋:橘生淮南》卖出174本。当天,八月长安作品的销量占言几又(中关村店)全天图书销量的88.8%。该店店员说,这个数据,也实力碾压了该门店本周周一到周五所有图书的销量,“占整周的66.7%”。

在店员看来,这个现象并不稀奇,“我们靠得就是办活动来带动人气,作家、明星的粉丝本身就会买很多书。另外,来店里参加沙龙的人多了,逛一逛,也会带动书店里其他产品的销量。一般80%的活动都会刺激当天的业绩增长”。

粉丝排长队购书。 上官云 摄

这个“其他产品”就包括咖啡、简餐、图书以及文创产品。所以,对言几又以及很多尝试复合型经营的书店来说,收入大致分成了三大块,即产品、图书和吧区。三者紧密咬合,俨然成为实体书店生存的一个重要途径。

书店们的改变很受年轻人的欢迎。记者在不同时段走访北京的字里行间、言几又、单向空间等几家特色书店,发现来逛的人群中以年轻人居多,坐在专门的吧区喝着咖啡看书,也许还聊着天儿;还有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假如恰好有文化活动,就会凑过去听几句。

已工作两年的刘峥说,小时候常去新华书店,主要目标是教辅跟漫画书,现在更喜欢上述新型书店,“不喜欢逛图书大厦。书的数量很多,质量参差不齐。特色书店书虽然少,但是品质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