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揭大同沙岭北魏墓葬壁画摹制全过程 找回失落的历史

2018-01-16 11:11:01    山西晚报  参与评论()人

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是张焯的使命感在“作祟”,作为云冈石窟的“掌门人”,他深知公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求,对于古代世界的探寻和求知,所以,他希望能为沙岭墓壁画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让公众近距离感知北魏时间、平城岁月。

科技考古手段做支撑 1:1还原壁画内容

为了保留壁画的本真,姚智泉团队使用了壁画“摹制”技艺,也就是先做一个与当时历史年代、所用材料相同的墙体,然后再在上面搞创作。如果你有机会在现场看到“克隆”好的壁画,肯定会被其逼真、细微所折服,那些散发着泥土味道,渗透着矿物质原料的壁画,似乎依旧保存着历史的温度。

起初接到这项任务,姚智泉想到了三个问题。“画什么?怎么画?壁画载体的地仗层怎么做?”为了解决这三大难题,他可谓绞尽脑汁,因为北魏离我们太远,尤其是在绘画艺术上,没有任何参考。最后,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中心采用了多类型全方位空间信息测量手段,对墓葬进行测绘,并且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对墓葬整体进行高精度三维信息测量与采集。“先通过高清扫描,然后再对壁画地仗层的材质进行取样分析,比如是用什么石灰做成,里面掺杂哪些材料,接下来我们就会收集这些材料,做成一模一样的地仗层。”

其实,这才是“摹制”技术的第一步,紧接着,还得分析壁画上绘图所采用的颜料,“沙岭墓壁画是红、黑、蓝三种色彩,你得分析到底用的是自然染料还是矿物质染料。”这些工作,就是做壁画的基础,通过科学技术,分析壁画的图像信息、艺术信息、材料信息,力求打造出的壁画,从质感、材料、肌理以及历史厚重感上,都最大限度地接近原作。

从2015年开始到2017年年底完工,一画就是两年之久,这应该是姚智泉工作生涯中最难攻坚的一个课题,但他却与团队成员乐此不疲。“我觉得这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保存下来。”古代壁画的保护是个世界难题,原址保护的话,条件有限,壁画色泽会逐渐脱落甚至消失。国际上也在采用壁画切割的方法,把壁画放到博物馆里,可是切割后有些信息会丢失,壁画内容就不完整。或许你会说,用相机拍下来呗,可是电子数据固然可以让壁画永存,但那可视不可摸,于公众而言,也是一种遗憾。如今,这个两难的难题,通过壁画“摹制”方法基本解决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