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成“网红”,唤醒全民族共享记忆
对于更多的年轻人来说,这档节目告诉了我们,历史,不只是上下五千年的数字,而是鲜活的人、事、物的构建。文物,不再是庙堂之高的陌生物件,而是携带我们文化基因的密码,它使我们相信,我们的历史刻度上已经有了上面这个五千年,我们还会有同样具有韧性的下一个五千年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漫子
2017年12月初,用户群为95后至10后的视频弹幕网站B站迎来了一家“流量大户”。
打开视频,24万条弹幕飘了起来。
密密麻麻的弹幕下,元代画家黄公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雍正皇帝穿越回清朝,围着乾隆360度立体声吐槽他“农家乐审美”的情景,收割了一票年轻粉丝。
如果不是灯光一直聚焦那只集历代大成于一身的瓷瓶,你想象不到这是一档央视文物探索类节目。
这档被称为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的《国家宝藏》播出后,不仅主演频现“微博热搜”,连节目里出现的《千里江山图》、杜虎符、《阙楼仪仗图》、骨笛等文物也成为“网红”,刷爆网络。
“冷门”变“潮牌”
两年前,当导演于蕾决定做一档文物综艺的时候,总被问起,为什么要做冷门又沉闷的文物题材?
于蕾觉得,任何一个好节目都是讲故事。“博物馆和国宝一点都不沉闷,是以前没找到一个好的角度去讲述它。”
他们又问,那要怎么讲述呢,是文物版的《开讲啦》?还是严肃版的真人秀?
于蕾感觉没法用一句话说明白。她想让更多人通过这个讲故事的节目对文物燃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