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西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一段传奇(4)

2017-09-13 18:16:03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校训最原始的解释出自黎锦熙教授1944年5月在城固撰成的《国立西北大学校史》,其中有:“‘公诚勤朴’校风养成,盖与西北固有优良之民性风习相应。夫‘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此足以去贫,非仅治学修业宜尔。勤以开源,朴以节流。然朴之意又不至此,乃巧诈之反。‘今之愚也,诈而已矣’,此足以去愚,凡诈皆愚也。公以去私,用绝党争。‘诚者天之道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足以去弱。弱源于虚,诚则实矣。‘贫、愚、私、弱’,人皆知为吾民族之所苦;勤朴公诚,正其对症药也。”详解如下:

“公”,即天下为公。《礼记》提出了中国古代贤哲梦寐以求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大同社会的最高标准。近代以来,“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先生终生倡导的精神。黎锦熙以“公以去私,用绝党争”释之。它表达了西北联大以国家建设与民族事业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

“诚”,即不诚无物。“诚”乃天之道。《礼记注疏》曰:“物,万物也,亦事也。大人无诚,万物不生;小人不诚,则事不成。”朱熹解释说:“人之心一有不实,则虽有所为亦如无有。”即只有至诚之心、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有所成就,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他人、 成就事业。黎锦熙同样认为,“诚”可以“实”去“弱”去“虚”。它蕴含了西北联大师生以诚待人,以诚做事,忠诚于中华民族的精神。

“勤”,即勤奋敬业。《尚书》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诗经》云:“始于忧勤,终于逸乐。”唐代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如黎锦熙所指出的:“勤以开源”;“夫‘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此足以去贫,非仅治学修业宜尔”。它是西北联大师生忠于职守、奋发有为的表征。

“朴”,即质朴务实。儒家认为质朴与文饰相对。道家主张的“朴”,即朴素、本真。黎锦熙则认为:“朴以节流。然朴之意又不至此,乃巧诈之反。‘今之愚也,诈而已矣’,此足以去愚,凡诈皆愚也。”把“朴”解释为节俭节流,不事雕琢,与世无争,埋头苦干。它是西北联大师生艰苦朴素、质朴务实的真实写照。

受命撰写校歌歌词的西北联大秘书处主任兼国文系主任黎锦熙教授和法商学院院长许寿裳教授稍后将校训写入校歌。自西北联大分出的西北农学院、西北工学院也分别拟有“公诚勇毅”和“诚朴勇毅”的校训,表现了三校同出一源、分而有合的紧密联系。2002年1月15日,西北大学筹备百年校庆时研究确定,沿用1938年所定之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