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领带是“智性的那话儿”(2)

2016-05-15 10:09:23      参与评论()人

“西装”把男人包得密密实实,除了具很多功能性不能“包实”的脸面,包括头顶的肢体都为“布料”遮盖(别忘记有帽子和手套),颈部和手腕都因领带和袖口纽或链扣而不见天日。如此“装扮”,与女性衣着以令胴体尤其是性感部位若隐若现为时尚大为不同,裙子展示的长腿(裙摆拖地目的则在炫富:“布料昂贵、家有专司洗初仆役”)、低胸上衣透露“事业线”,女服展露的女性肉体较西装之于男性多;不但如此,由于女性闲暇较多,有时间、有闲情(有闲钱更佳)“扮靓”,自然对时装诸多挑剔,女装便按时序翻新。对比之下,男性“西装”可说毫无个性,充其量只能在翻领阔度和纽扣的多寡这类不起眼的地方下工夫。有趣的是,男性“西装”——商业社会认同的工作服——千篇一律,男士人人“西装一度”,已是常态,但若有两名(遑论更多)女性着同一款式的衣服,着者固然无地自容,观众亦会视为最佳“闲话”题材!

为了吸引“眼球”,在“西装”无法标奇立异的局限下,男性只能从戒指、袖口链、目的不在计时的手表上增加吸引力,但这些附加物均集中于手部;非手部装饰便只能求诸领带和领带夹了!

十八世纪前,欧洲和英国男性的服装,花样百出,上装花款繁多,而裤子特别窄,贴身若芭蕾舞衣,那话儿遂成为突出的焦点,为了令此不雅物不致太显眼,遂于其上覆一遮羞布(“盖布”,codpice)。不过,此物显然起了欲盖弥彰作用,惟大多男士皆乐为之,以此足以显示雄赳赳的器官,因而不嫌其大不怕显眼!十九世纪开始流行的“西装”,裤子剪裁适度,而且发明了开裆(Fly),把那话儿完全遮蔽,要用时(如上厕)又很方便,据说是“小资产阶级值得大书直书的发明”。然而,这种方便男性方便的“西裤”,却令男性无法藉此展示雄风。在这种情形下,领带遂取而代之。说来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天天打领带的人从不这样“思”),领带的位置对正女性的“事业线”,而领带的形状与那话儿相去不远,因此有说领带是“智性的那话儿”(intellectualized penis),由于它位于脑部之下,因而得“智性”之美名。“煲呔”(bowtie)的“学名”蝴蝶结,蝴蝶有一双大翅膀,最像一对睾丸。无论如何,不管“打什么呔(Tie)”,都和那话儿脱不了关系。

“领带煲呔”与那话儿有如此密切联系,看似荒唐、荒谬,却曾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办公室风波。据1994年12月23日《华盛顿邮报》报道一则路透社消息,德国名城汉诺威(Hanover)市政府禁止男性公仆上班“打呔”。何以故?以女公仆认为那是“阳具的象征”(Phallic Symbols)……至于何时解禁,待考。

写到此处,记起英谚有云:“领结(knob)越大,那话儿越小!”[不录原文以免“教坏细路(小孩)”],可见西人早把领带与那话儿挂钩。而这句谚语令笔者突悟英人一度流行把领结“束”成腊肠状,并不雅观却有深意!不过,希相齐普拉斯着西装而不结领带是否与上述的分析有关,笔者不想妄测。

录入编辑: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