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6月读的二十五本书(3)

2016-07-10 12:15:09      参与评论()人

14-16.国史讲话:《上古》(顾颉刚)、《春秋》(顾颉刚、童书业)、《宋蒙三百年》(顾颉刚),(上海人民出版社)

顾颉刚先生近八十年前写的三本通史,当初作为大学教材,现在看来写得相当好。近年来有了更多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发展,但这三本书仍不过时。首先是全书的内容选择、安排、编写有特色。如《宋蒙三百年》不是写宋、元、辽、金、西夏本身,而是写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段历史多民族的政权并存,先后交替,以宋元史为中心就忽略了少数民族在中国史上的地位,写这些政权先后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识这一段历史极有帮助。再如《上古》与《春秋》中以春秋五霸为中心线索,勾画这一段复杂的历史,历史主线就突出了。其次,有些看法至今仍有意义。如对孔子的评价:“孔子的伦理思想虽然是影响于后世很深,但统是平常的道理,没有什么深刻的见解。他本是一位教育家,所以他贡献最大的倒是教育学说。”(《春秋》,236页)我认为评价极为中肯,捧孔子也好,贬孔子也好,都扩大了他的成就。至于哲学家等帽子都太大了。只有以这种平常眼光看孔子才能理解他的许多见解。我亦认为孔子最大的贡献在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今天亦不过时。此外,他对封建社会的解释,对公有制的解释都相当中肯。最后,作为一个大学问家写的这种通俗读物相当有趣,吸引人,至今读来津津有味。

17.《中国纪行》(阿里·阿克巴尔,华文出版社)

一个波斯人写的明代中国游记,但这不如马可·波罗游记那么出名。读完全书我觉得他对中国明代的介绍,错误太多,使人不得不怀疑,他来过中国吗?无怪乎中外许多专家都相当重视这本书,但对其内容是否正确,大多不言。这本书的一个好处是不仅收录了阿克巴尔的全文,且收入了中外专家对它的研究,且研究文献占全书一半以上,这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这本书。

18.《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薛爱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写唐代来自各国的进口品,除了住在唐代长安的人之外进口品多达十七类。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时代,也是八十年代前最开放的年代,盛唐正来自开放。这也是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年代。一个国家开放才有繁荣昌盛,唐代是明证。本书作者是美国学者,他研究之深入,考证之认真,令人敬佩。这本书应当是相当难译的,但译者吴玉贵先生也是唐代研究专家,且潜心译这本书,所以,这本书译文相当准确,且通过译者注纠正了作者的一些错误,让我们读起来更容易。这本书很厚,达五十五万九千字,但内容丰富,并不难读。

19.《大写的历史:被误解的历史人物》(黄朴民,浙江文艺出版社)

历史人物极其复杂,准确评价几乎不可能。我们对许多历史人物的理解往往简单化、脸谱化。这本书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历史人物。比如岳飞之死,我们归咎于秦桧,其实岳飞要迎回钦徽二帝,这就威胁了高宗赵构的皇位,不得不死。岳飞的确爱国、忠君,但在权力斗争场上却少了个心眼。主张杀他的还是皇帝本人,秦桧无非执行者而已。这本书从不同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对我们更深地理解历史,还是很有启发的。

20.《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黎隆武,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参观首都博物馆的海昏侯出土文物展时所购。刘贺在历史上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过去知道的人也不多。只因江西挖出了他的墓才引起人们重视,才有了这本书,同一题材的书还有一本。读这本书也就是看了文物,再加点背景知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