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艺术 > 正文

艺术史上最有名的三种猴:声名狼藉的妓女代名词(1)

2016-04-25 09:15:11  新周刊 文/邓娟    参与评论()人

看过动画影片《大圣归来》的人,任是心硬如铁,也会被江流儿那一句句叫“大圣”的童声给萌化。有人说,江流儿就像刘诺一——那个满脑子孙悟空、堪称十级铁粉的中法混血儿。其实,江流儿也可以是你、是我,是童年时在心里崇拜着一只子的每个中国人。

对中国人来说,动物化身的所有艺术形象中,龙太飘渺,虎太凶猛,蛇太邪恶,鼠太猥琐,兔又太孱弱,剩下的猪、牛、羊等则太普通,只有猴是最具神话色彩同时又与人在感情上最亲近的。它天性机灵也心怀温厚,有自由自在的追求,亦有不离不弃的守护,背负着正义和理想。几千年来,中国艺术家们毫不吝啬地表达着对猴这个题材的偏爱。

毗邻中国的印度同样有多姿多彩的猴文化,充满想象力的印度人把猴子植入史诗、戏剧、绘画和雕塑,赋予其美德、慧根和神性。

和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许多神社和寺院中都塑有猴子的雕像,绘画、漆器、屏风等工艺品也不难看到猴的身影,描绘猴子向罗汉献上鲜花的《十六罗汉像(第十一尊者)》,更是日本国宝级藏品。

有意思的是,与得到东方文化青睐和重视不同,猴子在西方艺术里的存在感并不算高,纵使有,也是角色模糊、意义暧昧。

最近,为了表达对中国猴年的祝福,新浪微博上卢浮宫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等官微,联合展示了各自馆藏的猴题材艺术作品。虽然被大馆收藏,虽然不乏毕加索、夏尔丹这样的名家,这些零散的艺术作品仍令绝大部分观众陌生。

“最智慧的人和神比起来,无论智慧、美丽和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而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这句话出自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另一位哲学家蒙田也曾写道,在所有动物里“猿猴是跟我们长得最像的,也是最丑陋、最卑鄙的”。

哲学家的思辨,或许透露了猴子的艺术形象在东西方待遇迥异的秘密。对于和人类最相似的生灵,我们总是又爱又怕。

最呆萌的猴子——既通灵性,又懂禅意,并且很浪漫。

“这些(猴子)小像的各种处理方式相当引人注意……它们脸上被巧妙地赋予人的表情,或很幽默地显出人的手势或姿态……最常见的是猴子在演奏某种乐器……猴子或冥想、祈祷,或大笑、聚宴……”文物大盗斯坦因在《古代和田》一书中,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新疆出土的陶俑猴子。

中国艺术史很早就出现了猴子的脸孔。殷商时代的王室墓葬,出土了一个用浅绿色水晶雕刻的猴子,晶莹剔透,活泼可爱。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后来出土于河北平山的“十五连盏铜灯”上,刻着群猴在树丛嬉戏和男人投食喂猴的内容。

随着文学形象的丰富,猴子逐渐在艺术创作中以拟人化的形态出现。它智勇双全,有情有义。开凿于公元3世纪、延续至8世纪的新疆库车千佛洞,第38窟画有猕猴王舍身救群猴——因为潜入国王花园偷果被发现并追捕到悬崖边时,情急之际,猴王以身当桥帮助同伴逃生,自己最后却体力不支坠崖。这幅壁画色彩绚烂,把惊慌失措的氛围表现得栩栩如生,是猴子在绘画史上最早期的表现。

它包含着宗教的寓意和对世人的劝诫。敦煌壁画一共出现过30多只猴子,除了著名的猴子与白马并立、长毛露齿、双手合十凝望菩萨的取经图,有一幅表现的是《闲愚经·沙弥守戒自杀品》,妙龄少女对前来化缘的沙弥心生爱慕,屋顶上爬着一只猴子,寓意女子“心猿意马”。无独有偶,19世纪日本明治时代的画师柴田是真也创作过《意马心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