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艺术 > 正文

艺术史上最有名的三种猴:声名狼藉的妓女代名词(2)

2016-04-25 09:15:11  新周刊 文/邓娟    参与评论()人

它讨喜、吉利,明清画家常把猴、蜜蜂和马画在一起,意为“马上封侯”;还有画老猴背小猴的,意为“辈辈封侯”;画一猴背五猴,意为“五子登科猴”。

它还有难得的浪漫气质。北宋猴画大家易元吉等都画过“猴子捞月”,虽然这个故事在寓言里被当成不切实际,但用今天的眼光看,堪称一种诗意的审美行为。

不过,各种风格里,现代人最喜欢的应该还是“萌萌哒”,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上“最佳猴子”投票数最多的《猿猴图》,画里的猴子十分呆萌。

最滑稽的猴子——声名狼藉的交际花、妓女的代名词。

西方国家里,法国应是为数不多对猴题材创作形成艺术支流的一个。17世纪末,让·贝然在自己的装饰设计中引进中国素材,开创了“Singerie”,即猴形人物绘画,这些作品中猴子穿着人的服装,模仿人做事。

在法国艺术家笔下,猴形人物是滑稽的代言。《举枪的猴形人物》(Singerie with Gun)是典型的一幅作品。画面上的毛猴穿着法国军服,手举毛瑟枪瞄准射击,看起来冠冕堂皇、煞有介事,却还是露出了屁股上的长尾巴。

18世纪的欧洲流行中国风。1735年,克里斯托夫·休耶为波旁公爵创作了十大幅猴形人物画,画中的猴子穿上中国衣袍,造型夸张。对那时候的欧洲人来说,中国风必然要有猴子,哪怕只是点缀。1755年英国作家约翰·夏比尔在《英国书简》一书中挖苦了这批“中国风”作品:“放眼望去,几乎皆是中国之物……家居中的每把椅子、桌子、镜子的围框,等等,都必须是中国的:墙上贴满的是中国壁纸,上面画满了根本就不像是上帝所造之人的人物,在一个谨慎的国度里,这样的人物根本就不应当让孕妇看到。”

即使与对中国令人啼笑皆非的解读无关,法国绘画中的猴子也是可笑的。卢浮宫博物馆藏有18 世纪画家夏尔丹的《猴子画师》(Singe Peintre)和《猴子古董商》(Singe Antiquaire),两只猴子都穿着当时的流行服饰,翘着二郎腿,一只对着石膏像有模有样地画画,另一只翘着兰花指、拿着放大镜,一本正经地观察古钱币。夏尔丹用猴子影射人类,分别讽刺了皇家艺术学院那些只会模仿的画家,以及一窍不通又不懂装懂的“古董大师”。

到了1880年代,“母猴”在法语中还被附加了妓女的含义。1886年,印象主义画派画家修拉的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在巴黎展出,轰动一时。那幅画描绘了人们在塞纳河畔悠闲度假的场景,画面右下角是一对衣冠楚楚的男女,女人打着太阳伞,用皮绳牵着一只卷尾猴。

一些说法是,修拉想借猴子暗示两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当时巴黎的妓女流行养猴,纨绔子弟们也喜欢这种宠物,猴子常被作为品行败坏的象征。不过,修拉本人并没有给出官方解释。“我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创作了绘画,如此而已。”他说。

最温柔的猴子——陪伴与守护,驱赶肉体和灵魂的痛苦。

一幅自画像上,弗里达·卡罗眉毛浓密、发色偏深,她的长发盘起,顶上簪着蝴蝶和热带花朵,脖颈上是一圈枯萎的荆棘,左肩上看起来像黑猫的动物目光逼人,右肩上的黑色幼猴则平和许多。

另一幅,弗里达的头饰去掉了,猫也不见了,只有那只熟悉的小猴还停留在她右肩,亲昵地伸手搂着她的脖子。还有一幅,画面上的猴子总共有四只,密切地围绕在她的前后左右。

这几幅画是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的《与猴子在一起的自画像》,她一生创作200多幅作品,绝大多数是自画像。不过,画像里的她总是板着脸,没有什么表情,被泰特美术馆形容为“冷漠得像个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