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中国“皇莎”季:大众狂欢的背后(3)

2016-03-03 10:28:05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不得不提到今年也是中国伟大的戏剧文学家汤显祖逝世400年,从《牡丹亭》的艺术成就而言,也许并不逊色于莎士比亚的任何一部作品。可姑且不论东西方两位戏剧大师的世界知名度,就是在国民心中的知晓度,两位大师也是待遇不同、冷热不均。

很难解释这其间复杂的缘由,因为牵扯了太多历史和文化的积因。在今年轰轰烈烈的纪念汤翁和莎翁的活动中,有关莎士比亚的声音和数量还是明显地占据“优势”。很多剧场和剧团方面都表示,并不是不想多搞汤显祖的项目进行“平等”对话,实在是苦于剧目和内容资源有限。常年的准备积累不足,“用兵一刻”的无奈爆发也就自然。而在这背后,其实只是英国人几百年致力于推广莎士比亚,而中国人多年忽视汤显祖的写照而已。

不过,在这个世界戏剧史上的特殊年份,上海昆剧团因此成了全国最忙碌的剧团,今年,剧团“临川四梦”全国独有,国内和国际巡演已经排得满满当当,各地邀约频来,以至于到了抓狂的地步。而在上海演出结束后仅剩的最后一天,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全体成员也放弃了购物和观光,选择来到上海昆剧团了解中国传统戏剧。在上昆,这些英国戏剧工作者欣赏了《牡丹亭》的片段演出,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排练,参观过程中,演员们不断提出各种专业问题,甚至亲自穿上水袖戴上凤冠尝试,然后发出各种amazing的惊叹。

皇莎艺术总监曾经用英语排过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痴迷于中国戏剧。在感叹于昆剧这样顶级的奢侈艺术之时,他又不断提到自己的遗憾,就是想看更多的中国古典戏剧的剧本,却苦于没有英文译本。为此,他已经启动了中国舞台剧本翻译计划,只是,这样的工程由英国人完成,感动之余,也不知道该作何想。

扯远了。其实,圈内吐槽也好,观众狂欢也罢,莎剧在中国的受重视和被礼遇,才是问题的关键。然而,莎士比亚所赢得的世界尊重,是英国人几百年来不断自我尊重并积累推广的成果。这不仅需要认知和态度,同样需要方法和坚持。就说皇莎的戏剧教育部门,中国有这么多国家剧团,但要找出一家可以在戏剧普及教育的功能、规模及成效上与之相似的,几乎没有。在英国,莎士比亚是每个英国人从小到大的必修课,而在中国,如果只靠上海昆剧院独有排全的“临川四梦”,又能让多少人知道汤显祖和他的艺术?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