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电影产业促进法将带来哪些利好

2016-11-08 11:16:17      参与评论()人

光明日报记者李蕾光明日报见习记者张进进

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电影产业促进法。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业界和有关部门就开始讨论电影立法事宜。2003年,电影促进法就开始起草。可以说,该法规经过了漫长的“孕育”过程,承载了几代电影人的热切期盼。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它究竟有何新意,将为中国电影带来哪些利好,对文化产业发展乃至社会进步有何意义?就此,我们采访了相关专家。

取消下放多个行政审批项目

电影产业促进法不仅没有新增设的行政审批项目,还取消了电影制片单位审批、《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审批等,下放了电影片审查等多项行政审批项目,简化了行政审批程序,并注重加强监管力度。

“这就意味着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只要符合电影摄制所需的资金、人员等条件的企业或组织都可以申请拍电影。可以预见到,以后会有更多的电影项目立项,电影创作将更加多样丰富,题材、类型也会更加广泛,使电影产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的井喷景象。而政府的监管将更多地体现在发放电影公映许可证的审查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丁亚平认为,大浪淘沙,相信在电影创作数量激增的基础上,电影质量也将迅速提升,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优秀电影会越来越多。在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赵葆华的记忆里,以前拍电影,还要到相关部门立项报批,通过之后才能拍摄,现在不用审查剧本,只需上报提纲,这些因时制宜的政策一步一步地调动了社会资本、文化力量对电影产业的介入与参与,具有积极作用。

偷瞒报票房最高处罚可吊销许可证

偷瞒报票房现象一直是影响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毒瘤”。近年来,多部电影市场上的热门国产电影都曾传出票房造假的丑闻。对此,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有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行为,扰乱电影市场秩序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这体现了国家严厉打击这一不良现象的决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道新分析道,院线往往以票房作为主要排片依据,而观众又往往以排片率作为选择观看的重要依据。偷瞒报票房不仅虚假抬高了某些电影的票房,也使同档期其他高质量影片的排片和票房受到挤压,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观众的判断。这种恶性竞争扰乱了电影市场的正常秩序,使潜心进行艺术创作的从业者受到打击,因此必须重拳出击。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进一步指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存在一些诸如盗版、偷瞒报票房屡禁不止的不良现象,就是因为违规或犯罪成本不高所致。要进一步有效地规范市场,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电影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以及对从业人员行为的引导规范,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法制的推进。

国产电影年放映时长不低于总数的三分之二

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电影院应当合理安排由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所摄制电影的放映场次和时段,并且放映的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三分之二。通过明确规定电影院放映国产电影的比例要求,更好地加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度。

在赵葆华看来,电影产业促进法的一个重要亮点,就是强调保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强调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他说,伴随好莱坞大片逐年递增的引进势头,面对他们资本、明星、宣传的猛烈攻势,中国电影的发展尤其需要法律来保障和促进。“当然,在规定国产电影放映比例之外,国产电影还‘当自强’。虽然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国产电影票房占上风,但还同时存在一些不良倾向。比如,过分倚重市场效益,创作上过分娱乐化等。须知,文艺不是市场的奴隶,必须强调其引领作用。这一理念正是制定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重要指导思想。所以,这部法律将对中国电影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据悉,电影促进法还对人才培养、电影公益服务、维护观众权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多项内容做出了相关规定。

《光明日报》(2016年11月08日09版)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