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出世入世——读张健中国画“门”系列作品

2017-03-23 10:18:29    人民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读女画家张健的中国画“门”系列作品,不禁欣喜而振奋。这些画作表明,她在探寻一个人文主义的绘画课题,在探索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在开创一个新的表现样式,同时,从中也体现了一种相应的新的创作观念。这些作品显示,她已找到并确立了自我创作的方向。

她是湖南岳阳人,字听溪,现为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长沙市花鸟画家协会会员。她先学的是油画,后潜心于中国画,其画作结合东西方的风格,既讲究西方油画的立体感和色彩感,又注重意境的营造,画中透出浓浓的古韵味。

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色彩,运用对比、衬托、叠晕等绘画技巧,使画面中的色彩交光互影,相得益彰。在同行眼中,张健为人低调谦和,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善感的心。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使她爆发了惊人的创作力。观张健的画作,不难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画中所描绘的中国文化元素凸显,而这些文化元素正是她创作的基础和灵感源泉。“她善于以平实诚挚的思想,独特的处理方式,在粗犷中抒写秀丽,在简约中留存丰润,在拙朴中凸显稚趣。”有道中朋友这样评价她。“门”系列作品就是她艺术精华的体现。

在当代中国,生活空间的立体化、高层化、单元化、独立化,改变了传统社区的人文生态。邻舍间、家族间的交往密切程度减弱,人们从共同的相互依存的公共生活转变为注重个人私密性的独立的个人生活,生活空间的隔离导致人际关系陌生化。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门出现,它既给人们带来了私密的空间,也幻化成了一道道无形的墙。

虽然,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特殊的建筑“门”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与之相互融合,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描绘“门”的绘画作品并不常见。尤其是以中国画形式表现“门”系列,更是少有人问津。这说明,这一绘画领域的尝试是比较困难。原因也许有多种,最主要的恐怕是“用已有的传统绘画模式表现各式各样的门几乎难以奏效”。张健也意识到,要表现这类题材,就必须开创新的表现形式。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健满怀热情地投入了“门”系列的中国画创作之中,然而,她并未意识到这一选择的难度。张健说:“起初,只因见到了朋友圈里转发的图片,被照片中那张刻满历史沧桑的古门所吸引,心中立刻起了念头,想把它画下来。没想到,自己会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只要一见到喜欢的门,就会有冲动要把它画下来。”

红门、绿门、黑门、府门、柴门、木门、铁门、玻璃门……各式各样的“门”化身为张健画中的主角,这些或传统或现代的门,经过她的变异之后呈现出一种时代特征。这种变异更像是一种刷新,让某种被中断的传统“穿越时空”与当代国画再度链接。

《惹铜绿》

随着创作的深入,这一选择的难度愈发明显。用中国画形式来表现“门”的题材,不仅在技法上面临挑战,在意识领域,也遭遇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撞,令人感到无从下手。也许,不少画家是看到了这其中的难度,因而大都选择了望而却步,只有张健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探索中,不断尝试用新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她对传统文明的情怀,对现代文明的反思。由此看出,画家在艰辛的绘画探索中,伴随了深刻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