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在当下中国,成为母亲意味着什么?

2017-11-20 17:25:02    凤凰文化综合  参与评论()人

总之,在我看来,让越来越多的母亲能够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需要家庭、政府、社会协同努力。每一个被善待的女童更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完善的法律将能够为母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提高全社会尊重家庭边界的意识将能够缓解母亲的焦虑和抑郁。

我想谈的另一个话题是家庭暴力。我的研究生做的研究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家庭暴力的问题。在家庭中,丈夫对妻子施暴,妻子转向孩子施暴,是很常见的情况。夫妻间的暴力和父母针对孩子的暴力,都会极大地降低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的一个章节是关于家庭暴力的。鲍尔比在文中指出了哪些人更有可能施虐,他们早年的依恋关系是怎样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鲍尔比指出,很多施虐者在原生家庭中都是受虐者。施虐有着代际传递的特点。鲍尔比认为,要打破这种代际传递,我们需要授之以鱼,进而实现授之以渔,也就是先要让那些施虐的父母体验被悉心养育的感觉,使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产生养育的能力。

网瘾问题在青少年中间很普遍。当孩子出现网瘾时,一些父母往往会把他们送到网瘾训练营,有些甚至被不慎虐待致死。尽管这些父母没有直接对孩子施虐,但他们对孩子做出了形同抛弃的行为。鲍尔比在两本书中都阐述了父母抛弃孩子或威胁抛弃孩子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那些被送到网瘾训练营的孩子,即使身体没有受到伤害,心理也会因被父母背叛和抛弃产生创伤。

我在从事儿童工作的时候,最先处理的就是针对儿童的暴力。父母对孩子施暴的原因很多:觉得打了孩子才能让孩子“长记性”;对配偶有潜在的不满,通过攻击孩子来表达这种不满;对外界不会表达愤怒,于是迁怒孩子。这些行为模式都有代际传递的特点,我在咨询中会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

我并不认为心理咨询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曾经有一个美国家庭治疗师对我说,他在婚姻咨询中一般会劝和,只有一种情况会劝离,那就是家庭暴力。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在施虐者的行为模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受虐者及时止损、结束婚姻也许才是最优的选择。但是在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受虐者断然离开施虐者,可能会促使施暴者做出疯狂的行为,比如杀死受虐者。我想建议现在未婚的女性,在婚前一定要学会识人。很多女性在婚前是能够察觉到配偶身上的一些危险迹象的,但是她们常常认为自己可以成为配偶的拯救者,结果婚后陷入不幸当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