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人物 > 正文

北影背影,百片汪洋(3)

2016-12-20 14:24: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汪洋安排拍摄的谢芳肖像,成了一个经典,到处使用。到周恩来提出选自己的电影演员进行宣传的时候,22位明星照,谢芳用的就是汪洋安排拍摄的这张。

1963年,经周恩来钦点,谢芳和爱人从武汉调到北京。谢芳成了北影的演员,自此做了汪洋的部下,她感觉很幸福。甚至到拍摄电影《洪湖赤卫队》时,汪洋都还希望谢芳能够出演。

“在中国配得上‘电影事业家’的,只有汪洋”

田方、汪洋曾互为正副手,关系一直非常好

王希钟虽然因为创作电影《西安事变》和《周恩来》两次获得“金鸡奖”的最佳造型奖,但普通观众更熟悉的还是1986年央视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电影造型师,88岁的王希钟在北影寓所接受笔者采访时一再强调:“在中国,配得上‘电影事业家’的,只有汪洋。”谁给的“电影事业家”的称呼?是周恩来。王希钟说:“我亲耳听到周恩来在讲话里面说的!”

1959年国庆10周年电影献礼片搞了展映月。到了11月,在北京饭店举办庆功会,王希钟参加。他记得,周恩来在谈到培养方方面面的人才时说,既要培养艺术家、工程技术人员,还要培养更多的像汪洋同志这样的电影事业家。

因为这个称谓过去没有,王希钟和出席活动的北影人听了都很骄傲,他们觉得总理这样评价汪洋,也是北影所有人的光荣。王希钟和笔者说:“我印象特别深,永远记得。”

但会后不久跨入60年代,国家乱了,就没有人再想“培养电影事业家”这个事了。而汪洋这个电影事业家为什么会名至实归呢?

王希钟说:“他懂电影,不管艺术、技术,电影的方方面面至整个生产流程全懂。他对电影事业真是当作自己的生命一样的对待。兢兢业业就是为了拍好电影。”

汪洋对电影的从业人员非常重视,无论导演、演员等主要创作人员,还是各个部门、各个工种。所以,在汪洋主持工作的年代,各个工作间都有几个拔尖的人撑得住。他支持名导演,培养年轻的刘晓庆、张金玲、李秀明、黄健中的故事,都被说了很多遍。王希钟说,哪怕一个漆工、雕工,汪洋都非常关心。

王希钟说:“一次,摄影棚外走廊里,一个木匠出身的雕工在做一件石雕,汪洋就在那儿集中精力盯着师傅弄。工人一边做,他一边咂吧着嘴道:‘好,很好!’如果不是真爱,一个大厂长,还欣赏工人干活?”

王希钟记得,汪洋审片的时候,从来不放过一个细节。一次,不记得什么电影了,汪洋说:“那门关的时候怎么那么轻?是用三合板还是五合板做的?要重拍一下。”另一次,演员在楼梯上走,楼梯还有丝微的颤动,这都逃不过汪洋的眼。

化妆就怕看着穿帮了,解放军的脸涂厚一点,汪洋看出来,就得重拍。笔者问:“有没有哪一部戏是你造型问题被汪洋看出来不对,重拍的?”王希钟说:“当然有,还很多。”笔者追问:“有10部吗?”王希钟果断地说:“有。”

王希钟在北影拍的第一部戏是《吕梁英雄》,限于条件,毛病很多。那时给演员粘胡子用的是纤维长一点的羊毛线,梳开后再烫直。浦克在《吕梁英雄》里演农民,今天粘得多了,明天粘得少了,所以样片出来胡子一会儿一个样,穿帮很多。

王希钟刚进北影,田方是厂长,汪洋是副厂长。后来,汪洋是厂长,田方是副厂长。但是在北影人眼里,两个人都不计较谁是一把手。工作有分工,关系非常好,一直到田方去世。黄健中说:“汪洋跟田方两个人相得益彰。当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坐在毛主席旁边的,男的就是田方,女的就是陈波儿。”

关键词:汪洋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