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是一种用生漆涂敷在器物胎体表面作为保护膜制成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 。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 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xiū)涂。
周朝的漆器除了朱画之外,还用贝壳 、 金 、 玉等材料装饰嵌入漆器,以贝壳嵌入漆上装饰的称为螺钿 。
春秋 、 战国时,漆器的木胎生产变得更加容易,部分生活用品常用漆器; 胎骨材料也变的更加多样化。
秦、汉时代漆器工艺走向繁荣兴盛的的重要时期,甚至取代了青铜器。
西汉漆器到达鼎盛时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也反映出漆器为当时人普遍使用。 汉代的漆器造型多样,也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方便,出现了 奁(lián)。
漆器在汉代以后急遽衰退。漆器成本太高,加上物美价廉的瓷器工艺日渐成熟,漆器逐渐脱离日常生活用具的范围。
西晋以后到南北朝 ,由于佛教的盛行,出现利用夹纻(zhù)工艺所造的大型佛像 ,此时的漆工艺被用来为宗教信仰服务,夹纻胎漆器也因而发展。
唐代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种种因素使工艺美术也随之发达,在艺术、技术以及生产上,皆远超过前期。
宋代漆器的制胎和髹是技艺已经十分成熟, 漆器所制作的器皿,样式多且富变化,造型简朴,表现出器物结构比例之美。
元朝时手工业受到相当重视, 江南的嘉兴一带成为漆器产业的重要中心。
明代工艺美术跨入新的阶段,官方设厂专制御用的各种漆器,并由著名的漆艺家管理。
清代初期制漆业承续明朝,在全国各地发展,以乾隆时期为盛,并逐渐形成各自的制作中心及地方的特色。
今日的中国﹐漆器仍是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曾展出馆藏的中国漆器,展现了古人高超的制作技艺与器具之上的丰富图景,无论是文史故事、民间神怪还是动物,都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