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美术 > 正文

旧城老屋里的裁缝铺 为你“私人订制”

保存图片 2016-08-01 15:08:40  浙江新闻 於晓幸    参与评论()人
图集详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沈家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缝纫机,一年四季一家老小的衣服都出自一双巧手和一台“西湖牌”缝纫机。也许有人会说,这都是老掉牙年代的事儿了,现在谁还会选布料做衣服。

其实不然,让笔者带大家走进沈家门人口中的“碎布市场”,认识一下阿英师傅和阿芬师傅,听听她们怎么说。

剪刀、软尺、划粉、熨斗,摊放在一张大大的手工操作台上,针线在指尖飞舞,脚下飞快踏动的“嗡嗡”声……跟着声响走进沈家门民济弄一个裁缝店。这里是阿英师傅的店面,她是这家店的老板。

“我从小就喜欢手工方面的事情,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机,但是妈妈出嫁时随来一台缝纫机,没事时我就摆弄这个机子,给我的洋娃娃做点小衫小裙什么的,觉得很有意思。”

阿英口中对裁缝的认识出于自己的喜好,19岁开始经营裁缝店至今,已然记不清从自己手中诞生的衣服有几件,但每每看到顾客穿上成品满意的表情她都很自豪。

来到阿芬师傅店里,她的同事说她给客户送衣服去了,正是一天中最热的下午时分。“哎呀,别提了,现在我们服务很到位,顾客说太热了不想来取件,那我们就送上门。”阿芬师傅一回来就说开了,问到是不是最近生意不太好,才那么迁就顾客。“才不是呢?忙得不得来,你看看,我现在这边三个伙计,有时候谁谁家里有事,也就2个了,我也想不明白为啥现在做衣服人越来越多。”

谈话间隙,来了一个“摩登女郎”,毛估估这姑娘也就20出头的样子,惊讶于她会选择手工作坊式的美装。姑娘说:“现在手工裁衣早就不是妈妈婆婆们的专利了,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追求的就是个性和独一无二,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衣服样式早已经穿厌了。我看到网上的美装图片,可有些衣服是高端订制,又是限量版,很难买到,就会选择让裁缝照着图片样子来做。一年到头在阿芬店里我至少要做6、7件衣服嘞!”

90后、00后出生的人无法理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老话。那个年代十里渔港,小巷小弄间随处可见裁缝店的身影。裁缝行业曾经鼎盛一时,掌握了裁缝手艺,就意味着衣食无忧。

就像阿芬和阿英说的那样,现在从事裁缝行业年轻的也有40出头了,接触这个行业一般都30年左右了,有的更长。现如今年轻人没有几个愿意拿起裁缝这个行当,即便是科班出生的毕业生,又有几个愿意做这行。目前沈家门裁缝的昌盛又可以有多少光景的维持,传统手艺的保护和传承最终还是需要年轻一代的努力。

裁缝行业也有它的独具匠心,它的匠心源自对老传统的致敬,对裁缝师傅心灵手巧的赞许,也是对新时代下一群“固执”守护做衣服的人们的回应。如何集中这股力量,让更多人在保护传统手艺里越走越远;如何凝聚裁缝们的力量,使裁缝手艺从一个从业手段到走得更远,值得大家一同关注。

关键词:裁缝手作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