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正文

浙江非遗“重生”当代的三个关键词:传承 发展 融合(2)

2016-05-09 09:48:10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嘉兴秀洲区文化馆美术部主任朱琴华告诉记者,通过政府的扶持,农民画在秀洲区创建了7个镇级“农民画创作基地”、26个“农民画后备人才基地”、8个“个人画室”,农民画创作人数达1800多人。

“国家在讲工匠精神,实际就是讲拥有绝技、绝艺的传承人,能够给他们比较好的创作、发展的市场和平台,使他们能够获得最基本的经济保障。”浙江省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其全说道。

除了让非遗项目走出“深闺”,浙江在非遗传承人的补助上也先行一步。早在2007年,浙江省文化厅和该省财政厅就制定并下发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老艺人)补贴实施暂行办法》,对年满65至69周岁的,每人每年给予3000元的补贴;年满70周岁以上的,每人每年给予4000元的补贴。

“政府的支持,让调腔的现状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演员们的待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章华琴说,调腔理论整理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出版了非遗丛书《新昌调腔》,整理编撰了《调腔专辑》、《调腔音乐综述》等著作。

正如章华琴一样,在非遗传承这条路上,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仍在坚守,在政府和专家看来,这也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而新的传承人不仅要传承那份技艺和文化,还要传承这份工匠精神。

  生产性保护的“源远流长”路:老遗产带新财富商业化中窥见文化基因

政府的“输血”,让大量非遗文化活了下来。

但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在众多非遗传承人看来,活着是希望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国粹能够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因此,非遗在传承之余更需发展。

在浙江东阳,当地一大支柱产业就是木雕。据了解,东阳现有2000多家木雕和红木家具生产企业,近5万从业人员,近100亿元红木家具产业销售额……

这些广为民众购买的木雕产品中,东阳木雕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增色不少。

“我们(东阳木雕)市场化走的比较好。”东阳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吴海刚告诉记者。目前已形成东阳红木家具市场、东阳中国木雕城两大交易市场和南马、横店、城北等三大生产基地,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已成为东阳市的主导产业之一。

与东阳木雕类似,在新时代下,作为浙江省级非遗项目的宁波汤团也走起了市场化道路,百年老字号缸鸭狗就传承了宁波汤团的制作工艺,吸引了许多食客慕名前往品尝。

工作日中午,位居杭州湖滨银泰的杭州缸鸭狗连锁店仍旧生意火爆。“我们(宁波汤团)是纯手工艺制作。来吃的客人基本上90%都会点宁波汤团,一天可以卖出近1000份左右。”杭州缸鸭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市场店经理袁家欢告诉记者,今年缸鸭狗会向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扩展,未来还有可能上市。

龙泉青瓷、东阳木雕、开化根雕、长兴百叶龙……浙江非遗在市场化中焕发新的生机。

为了让更多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浙江省文化厅与该省旅游局签订了文化意向书,与旅游局一同创建非遗旅游景区,2010年出炉了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西溪湿地、宋城、西施故里等均在列。

“文化是魂,旅游是体,文化如果不与旅游结合,就是魂不附体了,这个结合度在浙江还是非常高的。”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专职专家祝汉明表示,将非遗与旅游结合是一条保护非遗的有力途径。

不过,在目前的发展中,文化部门也注意到,一些旅游景点在非遗项目的发展上过于商业化,为了迎合游客,改变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有些地方将神圣的祭祀也当做旅游资源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