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考古 > 正文

考古为证:古蜀文明从未孤立存在(1)

2016-05-06 09:08:11  四川在线    参与评论()人

高山古城遗址出土石器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吴晓铃)30年前,三星堆4000多件精品文物的横空出世,一举轰动世界。纵目面具等神秘的青铜器物,更是引发了古蜀文明来自外星人的大胆猜想。然而,随着金沙遗址、宝墩古城遗址、茂县营盘山遗址、什邡桂圆桥遗址等的相继发掘,古蜀文明的疑团正一点点破解。

4月15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再度宣布:距今4600年-4500年的大邑高山古城遗址是早于三星堆、甚至宝墩的成都平原最早古城。而它的年代,也勾勒出一部分古蜀先民的迁移轨迹:他们最初在成都平原周边的山地建立聚落,直到解决了水患以后,才从周边的高山地带迁移到平原腹心,从而创造出灿烂的三星堆、金沙文化。

那么,古蜀文明是否凭空出现?古蜀先民究竟从何而来?越来越多问题的答案正在浮出水面。

营盘山遗址出土的彩陶盆

古蜀文明烙上鲜明中原文化印迹

近年来,越来越多考古遗迹被发现,而古蜀文明受中原文化影响的证据已经越来越充分。

4月26日,黄河流域史前彩陶展在金沙遗址揭幕。细心的游客发现,这个“黄河流域”的彩陶展上,却有几个茂县营盘山遗址出土的彩陶器物。茂县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营盘山遗址出土的彩陶,原本就带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的风格。

在三星堆出土以后,考古人员在新津发现了距今4500年至3700年之间的宝墩古城遗址,它和三星堆文化所处年代刚好可以上下衔接。那更早的古蜀先民究竟生活在哪里呢?21世纪初,古蜀文明探源的考古调查在四川全面展开。成都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陈剑透露,结合古代传说和文献,岷江上游成为考古调查的重要目标。

2003年,考古人员在营盘山遗址展开正式发掘,顺利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屋基址、墓葬、殉人坑、窑址等各种遗迹,还在遗址中西部发现一处大型类似于广场的遗迹,证明了在距今5300年至4600年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是一处大型中心聚落。

随着更多考古调查展开,茂县、松潘、黑水、汶川、理县等岷江及其支流两岸的河谷台地上相继发现了波西遗址、沙乌都遗址等大小几十处遗址。而考古人员发现,营盘山遗址出土的彩陶带有明显的仰韶文化特点,这种距今约6000年至5000年的彩陶文化,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此外,工作人员进行土壤浮选时还发现了小米。无论是彩陶、人祭坑还是小米这种旱地农业,营盘山遗址的风貌,无不呈现了黄河流域的史前风格。

不止在岷江上游,最南位于大渡河中域的汉源狮子山遗址,同样发现了带有典型黄河流域马家窑文化风格的彩陶。陈剑说,古蜀文明源自何方?至少从出土文物中,可以发现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高山古城遗址发现树木遗存处

史前古城兼收并蓄长江中下游文化

大量中原文化特点的考古遗存,并不能得出古蜀文明单纯来自中原的结论。随着成都平原8座史前古城遗址的发现,越来越多带有长江中下游文明印记的遗存出现了。

陈剑说,古蜀先民在营盘山遗址时期,还只是种植小米。但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什邡桂圆桥遗址和其后的高山古城、宝墩遗址,便发现了水稻的遗存。高山古城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刘祥宇透露,在对古城遗址土壤进行浮选时,水稻的比例竟然占据了90%,“说明大米在当年已经成为古蜀先民的主食。”而水稻的种植最早可以追溯到1万年以前,其原产地就是长江中下游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