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考古 > 正文

考古为证:古蜀文明从未孤立存在(3)

2016-05-06 09:08:11  四川在线    参与评论()人

同样属于宝墩文化晚期的温江红桥村的一处遗址,也发现了一处距今4000年左右的护岸堤,这是目前在成都平原发现的最早的史前水利设施。发掘现场负责人杨占风介绍,这处护岸堤最大的特点便是有8道人工开挖的沟槽,里面的柱洞表明在建造的时候曾经在沟槽内安插木桩,起到了加固作用。在堤坝近水一侧,一排排鹅卵石清晰可见。成都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认为,“这应该是当时人们用竹笼装着石头,将堤坝固定起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利用了竹笼固定沙石的原理,这种方法显然从古蜀延续到了先秦时期。”

营盘山遗址出土的陶人面像

人种学有望揭秘蜀人来源

让人惊喜的是,随着更多考古资料的发现,以及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古代蜀人的生活环境、人种特征等信息,都有望在未来一一揭秘。

陈剑说,从宝墩遗址的发掘开始,考古人员已经开始对地质结构进行采样,展开了环境考古、植物考古等的研究。通过对孢子花粉等遗存的分析,可以鉴定出植物种属。如果属于乔木,那生活环境肯定气候温润;如果是针叶林,显然就是高寒干燥的环境。在高山遗址的灰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完整的树叶,已经鉴定出属于乔木,“这说明高山古城时期,成都平原的气候是温暖湿润的。”

尤其珍贵的是,高山古城遗址此次已清理了89座墓葬,其中大量的人骨遗存,成为研究古蜀人人种的第一手证据。陈剑说,早期的考古人类学研究,还停留在研究骨骸的年龄、性别和病理学阶段,但随着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展开,以及DNA鉴定等科学技术的运用,就能确定古蜀人的种属。在此之前,三星堆、金沙、营盘山等遗址,均采集过数量不等的人骨材料。陈剑说,“如果我们把这些人骨材料和中原的仰韶文化时期或长江中游的人骨特征进行比对,就可以得出这些古蜀人来自哪里的确切结论。而这个结论,比所有的文献、神话要可靠得多。”

这并非盲目乐观。早在两年前,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原海兵博士就在对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骨骸进行过研究,并发表论文:老官山汉墓的男性墓主颅面形态和以成都商业街船棺葬中的古蜀开明王朝晚期(约相当于战国早期偏晚)为代表的古蜀地人群不同,也和湖北江陵九店东周时期和左冢楚墓所代表的楚人不同。他的主要面部特征与楚人等南方人群相似性较多,其主要颅部形态则更多接近北方人群。原海兵推测,该家族有可能在不断迁徙流转过程中“南北通婚”,接受了北方人群基因的注入。

那么,最早的古蜀人究竟来自何方?秘密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将揭晓。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