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史记 > 正文

康熙年间察哈尔王欲图谋自立 义县赵辛珠密报立功(2)

2016-03-28 09:31:20  辽沈晚报    参与评论()人

为安抚察哈尔部,登上帝位的皇太极将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封为和硕亲王,“位冠四十九旗贝勒之上”。不仅如此,皇太极还将自己的爱女固伦公主玛喀塔下嫁给额哲,并选定义州(今辽宁义县)为公主、驸马的汤沐邑。

崇德六年(1641年),额哲卒。

顺治三年(1646年),公主按蒙古“兄亡其嫂易嫁小叔”的习俗下嫁额哲弟阿布奈,阿布奈亦袭和硕亲王,婚后生二子:布尔尼和罗卜藏。

额哲在世时,尚能与清廷和平共处,其弟阿布奈则桀骜不驯,袭位后对大清皇帝不亲不敬,长达八年“不一朝请”,连顺治驾崩、康熙登基等两件头等朝野大事,阿布奈也未赴京,这在古代社会,是祸及九族的“大不敬”之罪!

夹缝中苟活的温庄长公主长期抑郁,不堪重负,早早撒手人寰。

视公主为枷锁的阿布奈大喜过望,居然把本该陪葬给公主的珍宝挪用,哄自己新娶的福晋开心,甚至公主所生之子都不亲自抚养,连皇帝赏赐礼物时,都“不亲身一问”。

阿布奈的种种犯上之举,令康熙帝忍无可忍,终于下旨治罪!“阿布奈竟忘恩养,八年以来,不一朝请,且每年谴人存问公主所生之子,颁给恩赐,阿布奈犹不亲身一问太皇太后及朕躬安。公主所生幼子,阿布奈理应抚养,乃交于已分家之长子,更属何心?此等情节,著理藩院严察议奏”。

此后不久,理藩院遵谕复议:“阿布奈无藩臣礼,大不敬。应论死,革去王爵,不准承袭。”

当时,康熙刚刚除掉权臣鳌拜,开始总揽朝政,他不想过于激化与诸权贵间的矛盾,为稳定局势,仅将阿布奈“著革去亲王,严禁盛京”,恩准阿布奈与大清固伦公主所生的长子布尔尼承袭了亲王爵位,并把安亲王岳乐收养的贝勒博洛的女儿封为郡主嫁给了布尔尼。

照理,康熙帝如此网开一面,生母又是大清公主的布尔尼本该感恩戴德,但此人不仅不思回报,反而变本加厉!他认为自己的祖父林丹汗是被皇太极害死的,自己的父亲阿布奈是被玄烨迫害的,纵横天下的大元天下是被清朝葬送的,这国仇家恨岂可不报?自己若“认敌作父”,怎配是有着高贵血统的成吉思汗的子孙?

布尔尼怀着对大清、对康熙的刻骨仇恨等待着复仇的机会,机会,终于来了!

1673年12月,“三藩之乱”爆发,一时间海内喧腾,天下大乱。布尔尼与其弟罗卜藏趁着清廷全力在南方平叛,无暇北顾之机举兵谋反,布尔尼要解救自己的父亲,进而灭大清,废康熙,实现光复祖业的复辟梦想!用他的话说:“吾大元之后也,虽附于大国,由有帝号。”

此时,三藩在南,察哈尔在北,一个旗号“反清复明”,一个扬言“光复大元”,康熙皇帝的郁闷可想而知。

  辛珠密报

  令康熙转危为安

当时,不止是三藩、察哈尔造反,四川的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的罗森、孙延龄,陕西的王辅臣,河北的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不少人认为大清气数将尽,根基不稳的康熙王朝摇摇欲坠,一片风雨飘摇。

在四面受敌的康熙皇帝眼中,对他威胁最大的,不是三藩是察哈尔,不是吴三桂是布尔尼,吴三桂或许是“癣疥之疾”,而布尔尼则是“心腹大患”!

如果不是赵辛珠的一份密报,如果不是这位“大清卧底”的挺身而出,布尔尼麾下的察哈尔铁骑势必呼啸而来,极可能攻取当时精兵尽出、空虚无备的北京城,若此,则大清颠覆,历史改写!等待中华大地的,将是一个群雄割据、民不聊生的大乱世,这绝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