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与红军长征最有关联的六座教堂:教堂见证风云(2)

2016-10-18 14:10:46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如今那张当年的贵州法文地图已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2006年5月25日,旧州天主堂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州古建筑群。

贵州湄潭天主教堂

保留红军标语最多的革命遗址

1935年1月5日,红军一方面军的第九军团在罗炳辉军团长的率领下,在余庆县回龙场渡口勇渡乌江天险,打败了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部队后,进驻湄潭,司令部就设在天主教堂内,军团首长罗炳辉、蔡树藩、黄火青等率机要室、作战部也驻扎在这里。

为保卫党中央在遵义开好会,红九军团坚守湄潭14天。在这段时间里,红军得到了休整。红九军团的战士们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广做宣传,散发传单,并且在临街的房屋建筑上书写了许多标语。

八十年来,红军写的标语绝大多数或被后来的国民党地方政府破坏,或因房屋建筑倒塌破损而消失,能够保存下来的只有湄潭天主教堂墙壁上的标语。透过玻璃框,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学生起来组织抗日会和义勇军!”、“农民起来实行不交租不完粮不完税!”、“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农民起来夺取地主武装!”、“贫苦工农自动起来当红军!”、“欢迎白军兄弟来当红军!”、“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这些标语墨迹清晰,均为毛笔竖书,每条标语的左下方都有“红军宣”的落款。

这座天主堂因此也成为目前全国保存最好的红九军团遗址和保留红军标语最多的革命建筑物。湄潭天主教堂1982年被贵州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获遵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6年6月,国务院将湄潭天主堂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遵义杨柳街天主教堂

曾经被乌龙为遵义会议地点

现在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子尹路,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著名的“遵义会议”的会址。但最早的时候,遵义会议会址一度被认为是在杨柳街的天主教堂内。

1951年,在寻找遵义会议会址的时候,人们遇到了难题:由于当年会议是高度保密的,因此外人不知道开会地点。后来一些老同志回忆,“红军在杨柳街的天主教堂开过会”。于是,最初判定遵义会议是在天主教堂开的。

1954年初,遵义市委接到中央革命博物馆的函件说:1935年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在遵义军阀柏辉章的公馆内开的。市委马上对这个公馆进行保护,并把房屋及周边环境拍照、绘图,报请上级部门进一步鉴定。

1954年8月,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电告贵州省委:遵义会议是在黔军阀柏辉章的房子里召开的。至此,遵义会议会址才最后确定下来。

其实在红军进驻遵义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简称“红军总政治部”)所辖的组织、宣传、破坏、青年、政务等部和秘书处机关都设在杨柳街天主教堂内。这座天主教堂在清同治五年(1867)由法国传教士沙布尔兴建,原为遵义天主堂,后于同治八年(1869)端午节被民众捣毁,史称第一次“遵义教案”。同治十二年(1873),胡缚理用清政府赔款重修天主教堂。清光绪八年(1882)六月,发生第二次“遵义教案”,教堂再次被毁,1886年在原址重建竣工。此后,教堂曾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扩建,民国九年(1920)再行翻修。

为了发动群众,红军刚入城,总政治部即在经堂内召开过群众大会。参加开会的有泥水匠、木匠、石匠、裁缝、篾匠、打草鞋的、卖小菜的、商店老板、行业的师傅、学生、教员等一二百人。在红军总政治部领导下,通过群众代表的认真讨论,决定很快成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回山乡革命委员会”、“赤色工会”、“政治部保卫游击队”等各种革命政权组织、群众组织与革命武装,迅速把遵义的各种革命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遵义的“干人”(即穷人)还在这里分过官僚、地主的浮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