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者:林培源 提问者:刘雅麒 时间:2016年12月18日
林培源:现在所走的路早已预埋了种子
受访者简介:
林培源,1987年生于广东汕头,青年作家,曾获2007年、2008年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文学硕士,2015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作品发表于《花城》、《山花》、《青年作家》、《香港文学》等刊物,已出版短篇小说集《钻石与灰烬》(2014)、《第三条河岸》(2013)等六部作品。短篇小说《濒死之夜》获得第四届《人民文学》“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长篇小说《以父之名》于2016年12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1祝贺你刚刚获得《人民文学》的一个文学奖,关于什么的?
是个短篇叫《濒死之夜》,讲的是一个和祖父相依为命的年轻人,在乡间当小偷,后来到珠三角打工,谈了个女朋友又失恋了,回到家乡,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他父亲吸毒,母亲离家,父亲最后也不知下落。他怀疑人生的价值,去乡间问神婆,神婆道出了他的命运,给他造成精神上的打击,最后他残忍地杀害了神婆。小说是从他杀了人之后开始写的,其中最重要的意象是“水猴”(潮汕乡间对水鬼的俗称)。小说的结尾是这个年轻人投水了,小说围绕的就是他自杀前的一系列回忆和想象展开。
(问:感觉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讲年轻人的犯罪,很有想象力的一个作品。他们的评价是?)
我现在还没看到“紫金·人民文学之星”评委们对这个小说的评价,不敢妄加揣度。我先说一下个人对这个小说的看法,这篇小说2015年曾被改编成实验话剧,在深圳蛇口影剧院试演了一场,虽然没有后续的商业演出,但当时坐在台下看演员们把我小说里一些很晦涩同时又具有思辨性的东西表演出来,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2最近你出版了新的长篇《以父之名》。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
两三年前,我写过一个叫《奥黛》的短篇小说,发在《山花》(2014年3月刊),讲的是一个潮汕男人娶了越南新娘,后来越南新娘跑了,留下孤独的中年男人独自面对生活的故事。这个作品和《第三条河岸》、《钻石与灰烬》两部小说集收录的中短篇有了些“异质”的元素。我试着借一个外来者(小说里是指越南新娘)的目光来打量我生活的潮汕小镇,但我并没有正面去写这个越南女人的心理。写完这个小说,我有些“不过瘾”。2015年4月考完博之后,我琢磨着,动手写了三万多字的一个中篇(后来成了小说的第一部分,发在《青年文学》上)。写成长篇时我又重新虚构,从一个年轻人离家之后开始写起的,而他“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则放在了最后一部分来写,是一个不顺从线性叙事的作品。
3你对故乡的情结是怎样的?
我老家在广东汕头下面一个小镇,以前没有写小说,并不知道小镇有那么强的吸附力,它像磁铁一样把我紧紧吸住。“故乡”就像一个幽灵,你时不时会被这个幽灵所缠绕,故乡会不断提醒你你的根在哪里。我总会写到它,有时不想去面对它,但又不得不去面对。我在老家那边生活了十九年,读大学才离开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