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中华文学 > 正文

青春版《红楼梦》引争议 经典文学可以“流行化”吗(1)

2016-12-28 15:08:0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最新面市的“青春版”《红楼梦》打出了这样的宣传语:“一本你会愿意带着拍照的《红楼梦》。”

最新面市的“青春版”《红楼梦》打出了这样的宣传语:“一本你会愿意带着拍照的《红楼梦》。”

本报记者钱好

近日,一部名为“青春版”《红楼梦》的新书成了热门话题。“让《红楼梦》再流行一次”的宣传语、由流行乐手演唱的主题曲、范冰冰等多位明星的站台宣传、粉嫩的外包装和专门开发的阅读App,都成为这部新版《红楼梦》引发争议的焦点。

宣传形式的浮夸无疑源自于市场营销的明确目的。但围绕这一事件展开的“经典不需要流行来糟蹋”和“能让更多人接触原著就是好事”的两极争论,带出的是经典文学能不能“流行化”这个更普遍、更值得思考的命题。

内容:自称“225年来最优质版本”引质疑

“这么多年来繁复的学术研究、解读,让《红楼梦》越来越像一本‘古籍’,凝重得让人看着就害怕,不敢轻易阅读。”“青春版”《红楼梦》的策划方在宣传文案中这样写道。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部名著在现代城市里重新流行起来。

在内容上,出版方强调这是“《红楼梦》225年出版史上的最优质版本”,以“脂砚斋”批注本为基础,用3年时间对多个版本逐字对比,更正了许多讹误,筛选出对当今读者真正有价值的批注,删除了大量冗杂甚至误导读者的批注。这种说法引起了许多专家的强烈不满。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向媒体表示,人文社出版的《红楼梦》历经几代学者编辑修订,耗费了几十年时间不断完善,而“青春版”只用3年时间整理就号称是“225年来最优质版本”,让“专业人士一看就发笑”。他希望出版方能公布专家团队的名单以及修订之处,不然这些宣传语就只能被视为虚假信息。

已经有读者针对该书的网上试读部分做出了详细的分析,认为这一版本既不严谨,批注也不符合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比如只在甲戌本《红楼梦》中出现的一段“凡例”文字,在“青春版”中成了“回前墨”。而在拼音标注中,“觥”字注音了,“奁”字没有注。该读者询问了几位朋友,大家因为成语“觥筹交错”都认识“觥”字,却不会读“奁”,可见出版方宣称的“对当今读者真正有价值”的批注标准值得存疑。

包装:“一本你会愿意带着拍照的《红楼梦》”

不过,书籍内容上的修订并不是“青春版”《红楼梦》的真正卖点。明星、流行乐、装帧设计、专属App等一系列华丽的“附加包装”才是出版方着眼的“青春”所在,也是引起大众广泛争议的焦点。

宣传文案中用醒目的字体罗列了该书的诸多“青春亮点”:“第一本拥有自己主题曲的《红楼梦》”,主题曲和插曲邀请好妹妹乐队和歌手陈粒制定、演唱;“一本你会愿意带着拍照的《红楼梦》”,粉嫩封面、皮制书套、精致书盒,有多位明星摆拍示范,“可以像家具一样放在办公桌或卧室床上”;“这一次,保证你读完《红楼梦》”,用专属App提供的阅读服务,每天两次推送导读,提醒读者按计划读完、记录心得,读者还可以在App中相互沟通、交友。

无论是将书作为装饰品的定位,还是每日两次的阅读提醒,这些设计瞄准的都不是《红楼梦》的传统阅读人群。有评论认为,它针对的是无暇读书,但又佯装热爱读书的人;而相比于“青春版”《牡丹亭》在内容上的创新,这版《红楼梦》的“青春”仅在于形式的猎奇,种种流行化的改头换面实为市场的投机。众多网友在豆瓣网上纷纷打出“一星”评分进行抵制:“文学何尝需要脱去严肃的外衣,靠着青春粉嫩的脸皮去迎合不读书的人们呢?”但也有不少人持相反意见:“有些人一辈子不会读《红楼梦》,如果有一个版本能让他们接触到一些,又有什么问题?”

关键词: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