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讯 > 正文

赛人:最“毒舌”影评人是怎样炼成的(2)

2016-10-27 10:57:02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伊丹十三

洪尚秀

在中国影评人圈子里(如果有这个圈子的话),赛人这个名字是无法越过去的,他是同行心中看过国产电影最多的人,是很多读者认为文笔最好的影评人,也是朋友心里那个讲话爱抛三字经、唱歌很大声、喝醉了就要读诗的老文艺骚客。最近,所谓“影评人界三大悬念”之一——“资历最深的赛人老师为何还不出书?”终于得到了解答,赛人的个人文集《与光同尘》出版,封面果然是他最爱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毒舌”是赛人最常被冠上的标签。在《虹膜》公众号的“影向标”栏目里,赛人的评分常常只在1分到5分之间(满分10分),以至于在很多网友眼中,赛人给的5分就相当于100分。每到年末的总结,“最毒舌影评人”的桂冠总是“众望所归”地落在了赛人头上,对此赛人似乎并不认同,他认为自己的文风很温和。对他的辩解,不少同行也表示毫不认同,如果在酒桌上,赛人对劣质国产片的评价多数只能用“脏话”来形容。

赛人这个笔名取自海妖的英文Siren,可当记者想继续深究其意义时,赛人却笑着说:“就是觉得魅惑、鬼魅,想出风头,所以名字取得好听一点,没别的。”若要追溯赛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电影的,就像他在新书自序中说的一样:“自有记忆开始。”而真正想干电影这行却是在25、26岁的时候,“也说不上有什么契机吧,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赛人说。

向来痴

不看电影的人很无趣

在新书《与光同尘》的自序中,赛人写到了那些陪他一起看电影的人们,无论是偷偷从父母衣兜里掏出几张角票奔赴影院的玩伴,还是用电影杂志彩页包书的女生,抑或是花了半节课的工夫讲《父子情》的老师,这些人基本都出现在赛人的孩童时代。“确实电影在我们那个时候是很重要的一种娱乐社交方式。”赛人说:“那时候如果一个男生邀请一个女生去看电影,而那个女生也同意了的话,那就说明他们俩的关系可以更进一步了。”而这样的邀约赛人在那时候却没有做过:“我跟女生一起看电影都是大家放学后或者放假了几个男生女生一起去,然后就一起到公园里疯跑的那种,纯友谊的。”——赛人老师,这种话很难让人相信的好吗?

真正开始对电影感兴趣,并不是因为某部片,而是因为他在13岁时看的两档节目,“一是刘晓庆主持的《世界电影之林》。二是孙道临主持的《电影艺术欣赏》。”赛人说:“当时《世界电影之林》第二讲讲的是流派电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电影,看了之后就觉得特别感兴趣。孙道临那个更好,就讲电影一些专业知识,讲得特别好。”

而王炎导演的《从奴隶到将军》、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及《末代皇帝》,都是孩童时期对赛人影响比较大的电影,尤其是《末代皇帝》。“看完《末代皇帝》,我第一次尝试着写分析电影本身结构类的文章,非观后感式的。”那时候,赛人16岁。

从此醉

不用微信是另一种充实

国内中生代的一批影评人,多数都不是靠写影评为生的独立影评人,不少人都是从电影媒体出身,赛人也是一样,只是文笔和素养使他显得更出类拔萃一些。2001年,他进入《看电影》杂志,成为骨干编辑,2002年任《新电影》杂志主笔,2005年任《电影世界》杂志副主编,同年,在CCTV6《电影报道》(前身为《中国电影报道》)担任策划一职,并工作至今。

关键词:赛人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