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宋朝拂晓的晨光刚冒头就被雾霾吞噬了(2)

2016-01-25 09:11:3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文官制度到了宋代已经烂熟,或者说登峰造极,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文官,可以像宋代文官那么风光。包括宋代历朝皇帝在内,大家都信奉天下共治是“祖宗故事”,即皇帝与宰相、内阁(百官)共同治理国家。实际工作起来,往往“虚君实相”。宋仁宗想给一个治好了他的病的御医封官,两度被给事中驳回,因为不符大宋官职任命条例。皇帝老儿的诏书,若无宰相附署,则是废纸一张。即便宰相附署了,下面还有两道关要过,才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在“乾纲独断”的明清两代的皇上看来,简直不可思议,该灭九族。

宋代法律之繁密全面,以至于一个人穷尽一生精力智慧,制订一项新法,不料却悲催地在法律汇编里发现,类似的法条早就有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宋太祖给子孙留下“誓碑”,其中有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纵观赵宋,十八帝,三百一十九年,仅高宗破例杀过一位太学生,这在整个中国古代史都是非常罕见和难得的。但这绝非作者所云的“大宪章”之意。宪章的古典意思,指公开颁布的典章制度,而“誓碑”却藏在太庙密室,唯皇帝一人能见。它距离宪章的现代意义就不止十万八千里了,而只能是狭义的祖宗法。

读了该书,我们会兴奋,哇,原来宋代这么牛!很容易忘了靖康之耻就发生在强大的北宋末期。宋室南渡的原因很复杂,也不能作为反驳宋代文明高度发达的论据。世界史上,不文明的国家或民族,打败先进文明的国家或民族的例子很多。但我们要问一句,宋代如此先进,甚至接近了现代社会,何以灭亡?既然11—13世纪中国就已产生了近现代化特征,何以到了19世纪,中国的近现代化转型还显得那么举步维艰,几近胎死腹中?吴钩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因为不是该书主旨,他并未深入。算是该书缺憾吧。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