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天皇、稻米与日本人穿越时间的民族认同(1)

2016-05-31 09:26:27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水稻这种在日本既非本地驯化亦非其所特有的主食种类,如何成为民族身份认同的象征?

《作为自我的稻米:日本人穿越时间的身份认同》  [日]大贯惠美子著  石峰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年4月第一版  210页,43.00元

今上天皇御即位大尝祭绘卷

日本农民用黑稻米和紫稻米等不同品种的稻米做成的稻田种植画

水稻,我们眼中平凡无奇的粮食作物,在日本人类学家大贯惠美子教授的笔下展现出它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一席领地。她的专著《作为自我的稻米》讲述了关于日本人非要把水稻设置为自家“签名档”的故事。平心而论,这件事对日本是有难度的。首先,要追溯稻作农业的话,考古学研究已经表明,亚洲栽培稻的驯化历程始于距今约一万年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后水稻很快在东亚大陆上随着不同人群的迁移和接触而大面积地传播开,稻作农业在距今四千到三千年时已遍及长江南北,并且到达东南亚和南亚。那时,稻米已成为亚洲广大地区人类食谱的组成部分,而日本列岛上的绳纹人群还不曾与水稻谋面。直到距今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弥生时代,稻米与稻作农业才随着大陆人群的东迁进入日本。其次,也正是由于稻作农业广泛而持久的传播,亚洲各地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稻米崇拜以及形式各异的文化实践,这种多样性使日本的稻米在区域文化中并不天然具备独一无二的特质。因此,水稻这种在日本既非本地驯化亦非其所特有的主食种类,如何成为民族身份认同的象征?这是始终贯穿我整个阅读过程的疑问。

作者首先指出,稻米象征日本人身份的重要性并非来自其营养价值或经济价值,而是源于它本身与古代日本皇室紧密相连的农业意识形态。如人类学经典理论所言,社群的早期领袖往往身兼宗教与政治首领的双重角色,其权力来源于调动超自然力量保障农业生产的能力。许多学者认为日本古史中的天皇就是为米魂举行仪式的大祭司,这个概念突出地体现在日本皇室的新皇践祚仪式中。从天武时代开始,皇室践祚牵涉到三个独立仪式:登基、践祚、大尝祭,其中大尝祭是最核心的部分。继位新皇需要通过一种至今都秘不示人的仪式获得灵魂的更新,然后向天神献祭新米制成的食物,而这些新米必须产自预先占卜选定的特殊土地。最后,天皇与神共同享用祭品,并与客人分享一餐宴席而结束整个仪式。在这一过程中,稻米消费和人神之间交换稻米的行为,象征着把更新后的神力重新灌注到新皇体内,从而也使他的灵魂得到净化。另一则表现皇室与稻米有密切关联的作品是官方编定的皇室神话历史。同样于天武天皇时期开始编撰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天皇世系的源头往往被追溯到名字带有稻米含义的人物身上,暗示了将荒原变作稻田,即象征着日本立国。尽管两书的编撰历经了相当长的时段,但起始时间却是个颇可玩味的节点。公元七至八世纪正值日本全盘仿效中国唐朝最盛之时,但他们却选择了来自大陆的水稻作为区隔自身和唐朝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