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辽宁一座百年老宅被拆迁 城市与老宅如何共处?(2)

2016-10-24 08:00:20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据孙国栋介绍,房屋动迁前有人居住的有9间房屋,其他房间因年久失修,已多年无人居住;老宅部分房屋有姜家后人,但在几年前都已搬到其它地方居住,能够居住的房屋租给他人居住。记者在拆迁现场看到,工地几乎布满了红砖、水泥白灰,两辆三轮车正轮流往外拉着红砖。一栋去顶的老房子外,瓷砖、水泥等装修材料非常醒目,存留的老房子也早已破败不堪,被新盖的平房不断蚕食。

据孙国栋介绍,凌源境内保存完整、被列入保护名录的古民居有5处,多分布在农村。而就在距离凌源市80多公里外的三家子乡天盛号村八组,有5户与姜家大院同时期的古民宅因整体保存完好被列入了保护名录。

拆迁改造出于民生考虑,有价值建筑构件将由博物馆收藏

近年来,凌源市里各类机动车、摩托车、电瓶车的数量迅速增长,城区主干路、商业集中区以及学校周边交通经常发生拥堵,严重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安全和通行顺畅。

记者在姜家大院采访时,恰逢凌源市实验小学中午放学。这所小学紧挨着凌源市政府办公大楼,学校后面就是姜家大院。而这所拥有4000多名学生的学校,只有一个正门,门前5米就是凌源市最为繁华的市府路,每到放学的时候,道路两旁停满了各种车辆,经常导致交通拥堵,学生出行也容易发生危险。

今年2月,凌源市10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解决凌源市实验小学上下学交通严重拥堵》的议案并获得通过,凌源市政府将大院改造列为2016年13件民生大事之一。而此片地域拆迁后,将改造成小学的后大门和广场,便于家长接送学生和市民休闲娱乐。

据凌源市房屋征收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区域于2016年4月末开始拆迁, 拆迁面积7000平方米,涉及40户,其中老宅子6户,并早已达成了拆迁补偿协议。

“对于老房子我们是有感情的,凌源市博物馆将保存收藏有价值的建筑构件,包括砖刻的栈板角花,门楼前的抱鼓门枕石以及柱础石等,并向公众展出。”孙国栋说。

城市空间当为生活所用,拆或留都应有标准、算好账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李国庆觉得,城市空间必须为生活所用,当地政府保护了老宅院的部分建筑构件,也是一种记住乡愁的有效形式。“城市空间必须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生老病死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人的生活更加便捷美好,这是城市建设的至高原则。”

李国庆表示,记住乡愁就是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文化“基因”。“然而文化传承有多元层次、多种表现形式,它可以是物质财富的传承,包括建筑方式与建筑色彩,也可以是乡韵回味,包括精神层面的书画影像、地方戏剧、地方史志,同样是可以体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样去理解,就可以使传统文物保护与生活环境改善有机结合、并行不悖。”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徐怡涛副教授表示,希望今后政府遇到类似情况时,对拆与留的判断,能够建立在充分、全面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做到有理有据。“历史建筑乃至更大概念的文化遗产保护,应基于法律、行业规范和价值规律而展开。”

有专家认为,不管是拆还是不拆,都应心中有标准,提前算好账,既不应草率拆除,也不应统统保护。如果符合保留保护的条件,就要考虑老宅与民生问题兼容的解决办法、保护方案和修缮经费。如果确实已失去保护的价值与意义,则该拆就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