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丝路名人中国行”木卡姆的星空,因你更灿烂(3)

2016-09-30 10:03:30  南海之声 音悦人生    参与评论()人

最长的一次,他行程一万多公里

周吉的少年时代,曾在家乡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1956年,当时在上海市南市区学生艺术团、上海市学生艺术团学习的周吉,在一次联欢会上,为同学伴舞而吹奏了一首唢呐曲《打鼓舞曲》,这首乐曲改编自维吾尔族的木卡姆音乐。也许是冥冥中的安排,1959年,时任新疆话剧团编导室主任的王华轶先生到上海招生,周吉以一个演奏员的身份被招进新疆话剧团,从此,就被木卡姆勾走了魂。

陆春龄

陆春龄

周吉不仅可以用流利的维吾尔语与人交流,还可以帮助团里的维吾尔族作曲家记录维吾尔族乐谱,或者用维吾尔文给出差在外的维吾尔族同事写信。音乐的天赋慢慢地使他对维吾尔音乐产生了特殊感情。近三十年来,周吉几乎每年都要下乡作田野调查,只要是周吉的朋友,都听说过他冒严寒、顶酷暑、坐拖拉机或毛驴车如醉如痴地采访民间艺人的动人故事。从乌鲁木齐市到偏远的塔什库尔干县,从哈密到伊犁,新疆所有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最长的一次,他历时三个多月,行程一万多公里,一边采风、一边录音、一边记谱。

周吉采风时

周吉采风时

“说到记谱,张振涛先生曾撰文说,‘乐谱出版,凡是动手记录过民间音乐的人,都能在谱面上体会到记谱者的聪明和苦心,那是一个音一个音堆积起来的,一拍子一拍子堆积起来的,意味着一分一秒生命历程的记录,而木卡姆整个演奏下来有24小时,我想是真的拿生命在置换(记录)。’”

在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张欢看来,周吉最可贵之处,是每到一处都沉到最基层,最深入地采访民间艺人,他将自己完全置身于乡民之中,成为他们的朋友,甚至被尊称为“居玛洪”。在维吾尔语中,“居马洪”意为“星期五”,乡亲们用他们心中神圣的礼拜日给周吉取名,表示对他的热爱。著名音乐家田青认为,周吉对木卡姆艺术的贡献,完全担当得这个称呼。

田青

田青

“为了记谱,听这些录音,周吉听得假性耳聋,因为有很多音乐的微妙之处,包括维吾尔族艺人在歌唱的时候他有很多即兴的东西,需要非常高超的听力和对维吾尔音乐的把握才可以,所以要付出很大的心血。而且据我所知,在申报维吾尔木卡姆入选人类非遗项目的时候,周吉正住院,在医院里,他仍然在做这些事情。”

师范大学校园周吉的雕像

师范大学校园周吉的雕像

大半生的田野调查,周吉按照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绿洲音乐文化”、“草原音乐文化”、“高原音乐文化”这三个概念,为宏观地把握新疆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便捷的认识途径,周吉对木卡姆艺术真挚的热爱,也感染了他的学生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