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登这样写:“天命真女!仪仗队!玩具士兵和性感时刻搅拌在一起,做成一大锅振奋人心的炖菜。”“天命真女在为底层的B班队员唱小夜曲。她们迈着优雅的猫步搔首弄姿,轻吟着小调颤音。”
在充满了荷尔蒙的舞台上,在整个舞台变成了一场盛大前戏的时候,比利和他的B班的任务就是作为“美国英雄”——站在那里——因为国家需要他们站在那里。
同样需要他们的,还有商人们。牛仔队老板借B班的名义为牛仔队的品牌摇旗呐喊;好莱坞著名制作人四处游说B班的故事,拉拢明星和投资人。大家都打着各自的算盘:女明星有意主演,但前提是把比利和班长戴姆两个人合二为一,而且变成女人;电影公司口头答应了,但条件都是把故事背景挪到二战去……
“其实,动物园也好,中场秀也好,B班不过是被换着花样摆弄的商业道具罢了。高度商业化是美国现代社会的最主要特征,商铺林立的得克萨斯体育场和高度商业化包装的橄榄球比赛,就是最好的缩影。”张晓意说。
此时此刻的比利,只想吞一粒布洛芬片治愈该死的头痛,只想有人为他的离去真心难过,只想遭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有谁知道呢?
大家都在称颂战争,但只有反对战争的人选择回到战场
如果说商人本来就以赚钱营利为目的,并没有义务还原真相,那有人需要真相吗?
因为恰好被随军的福克斯新闻台拍下与伊拉克士兵的一场持续3分43秒的交火,才让比利和他的战友们成了英雄,才有了后来的故事,但媒体并没有拍下战场的全部真相。不过没关系,美国政府不需要真相,民众也不需要,他们只需要“英雄主义”的故事。
张晓意说:“大家只在乎胜利,只在乎这场胜利能给国民带来多大的宽慰和释然,能从经济上带来多丰厚的利润,并不在乎战争的真相或是这些士兵的命运。”
记者们一直问B班队员:“形势越来越好了,你不觉得吗?打这场仗是值得的,你不觉得吗?我们不得不打,你不觉得吗?”而民众呢,就像橄榄球比赛,虽然人在现场,但主要还是通过大屏幕观看比赛——人们似乎已经习惯接受这样的二手事实。
橄榄球比赛的中场休息只有12分钟, 绚丽的烟花在耳边炸响,伴舞身上的亮片在身畔旋转,战争仿佛无比遥远。但有那么一刹那,比利觉得还是打仗好,总比被人当舞台布景挪来挪去爽多了。
有趣吧,所有人都在称颂战争,夸他们打得好,干得妙,但唯一有意愿回到战场的,却是那个反对战争的人。
小说的结尾,比利告别了认识不久的女伴,决定和他的B班一起回到战场。至少,“他们是比利这辈子最真的朋友,倘若不能跟他们并肩作战,他会悲伤、内疚而亡”。
这两个星期,不过是伊战之于B班的中场休息。之后,安慰和满足了人们的欲望之后,士兵们依然回去与死神博弈——那也好过参加这中场秀!
除了主人公是假的,其他一切都是真的
张晓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虚构的,其他都是真的。
故事发生在2004年11月25日, 得克萨斯体育场内,美国橄榄球联赛在感恩节之际推出重量级比赛,达拉斯牛仔队对阵芝加哥熊队,中场休息时,碧昂丝领衔的当红女子团体“天命真女”表演了劲歌热舞——确有此事。
此时,伊拉克战争已经打了一年半,主要战事早已结束,但战争还远看不到尽头,与美国政府当初的承诺相去甚远;虽然抓到了萨达姆,但一直未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战争的合法性遭到广泛质疑;2004年4月,被曝光的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又让美国标榜民主的大国形象轰然倒塌。